第21頁(1 / 2)

我數年,50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述而》)易兼三才,有天道焉,有地道

焉,有人道焉。學易可以知曉這些形形色色的道,掌握天地自然和人類社會的規律,

進入“知天命”的境界。易又充滿物極必反,否極泰來,掌握時中的思想,這與

“中庸”如合符節,掌握這種辨證的方法論,就可以“無大過”。可見“50知夫命”

和“50以學易”並不是偶然的巧合,其間必然具有因果聯繫。從文獻記載看,《史

記》曰:“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

我於《易》則彬彬矣。’”(《孔子世家》)《漢書》亦曰:“(孔子)蓋晚而好

《易》,讀之韋編三絕。”特別可貴的是這些歷史記載近年又得到考古發現的應證,

1973年長沙馬王堆出土帛書《繫辭》曰:“夫子老而好《易》,居則在席,行則在

橐。”足以證明孔子與《周易》曾發生過千絲萬縷的聯繫。孔子對《易》的貢獻在

於“贊”。贊,助也。《易》本卜筮之書,但其中有豐富的思想內容,孔子贊之,

即贊助聖賢闡發《易經》中的哲理。孔子贊易之跡,當時或付之口說,或書之簡端,

後來弟子集腋成裘,遂組合成十篇解《易》的文字,合稱《易傳》或“十翼”[注]。

易傳中難免不有孔子之前的舊說和孔子之後的新說攙雜其間,但其主要的內容當屬

於孔子。因而《史記》明雲“孔子晚而喜《易》,序《象》、《系》、《象》、

《說卦》、《文言》”;《漢書》亦稱“孔氏為之《象》、《象》、《繫辭》、

《文言》、《序卦》之屬十篇”。直接將易傳的著作權歸諸孔子。

對於《春秋》則是修。在齊田氏弒君那年春天(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

魯哀公西狩獲麟。麟為仁獸,有道乃見。但當時“天下無道久矣”!麟何以出現呢?

就像他孔子應誕生於聖朝一樣,來得都不是時候。惺惺惜惺惺,於是乎悲嘆:“鳳

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吾道窮矣!”,“莫我知夫!”(《史記·孔

子世家》)更加加深了他的憂患意識和緊迫感,於是想把自己的政治理想系統地表

達出來,遂據魯史記《春秋》,根據自己的是非標準,“筆則筆之,削則削之”,

以褒貶歷史的方法來隱微地托古見意。上自隱公,下迄哀公,凡十二公,二百四十

二年,是魯國的近代史和當代史,用人們記憶猶新的歷史進行國情教育和思想教育

最新小说: 捡到破碎的耽美文男主(校园1v1,弯掰直?) 水深则灵(骨科1v1) 厌度 【咒回同人】禅院家的女人 年级第一吃奶有瘾(高H) 《可恶,又被抓住了》(np sp改后重传) 训狗手册(NPH) 在后宫里开后宫(1vN) 旧瘢(下架重传) 和爸爸的七天(父女 高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