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堂之則,察廟朝之度。於是喟然曰:“吾乃今知周公之聖,與周之所以王也。”
及去周,老子送之,曰:“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者送人以言。吾雖不能富貴,
而竊仁者之號,請送子以言乎!凡當今之士,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譏議人者也。
博辯閎達而危其身者,好發人之惡者也。無以有己為人子者,無以惡己為人臣者。”
孔子曰:“敬奉教。”自周反魯,道彌尊矣,遠方弟子之進,蓋三千焉。
老子博古知今,帶孔子實地考察,啟發孔子明白周公為聖人、周稱王天下的道
理,並指明孔子多年奔波碰壁、失敗而不得志的原因。孔子受到這些重要的教導,
回到魯國,名聲大振,慕名求學的人達到了三千人。儒家聖人孔子尚且師傳於道家
老子,這就把儒學與道家在學術上聯繫到一起了。也為他把道家思想融進儒學找到
了根據。接著,王肅就用道家的無為學說來改造儒家的天道觀。他在《孔子家語·
大昏解》中,借孔子之口說:“如日月東西相從而不已也,是天道也;不閉而能久,
是天道也;無為而物成,是天道也;已成而明之,是天道也。”這就是說,天道像
日月一樣按照一定的規律運行,永無止境,萬物的形成正是無為的結果,體現了自
然而然的作用。這裡的道,已不是孔子的道德、學術或方法的道了,而是老子的道。
它包含宇宙規律,它是永恆的,絕對的道,無為而無不為的道。它能造就萬物,貫
通一切而無窮。既然天道無為,那麼人類社會的一切現象,也不是天道強加給人們
的,而是歷史發展的結果,所以要順應天道的無為來治理國家。他反對經學中關於
天命的說法,認為人類社會中一切醜惡的現象,就是沒有實行無為而治的結果,是
人們自身造成的,而不是天道的作為。王肅在《孔子家語·五儀解》中,回答“國
家之存亡禍福,信有天命,非唯人也”的問題時,就明確地指出“存亡禍福皆己而
已,天災地妖不能加也。”並以歷史上的紂辛為例,說明“不修國政”,迷信天命,
最終必將滅亡。因而“災妖不勝善政,寤夢不勝善行,知此者,至治之極也。”
(俱同上)這就強調了人在治理國家中的重要作用,清除了鄭玄注中的迷信思想。
人在治理國家時要效法天道的無為,這正是老子所主張的。而這種“無為”,
卻是要人們不去做違反天道的事,把違反自然規律的行為強加給社會,而要正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