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道觀之,物無貴賤”(《齊物論》)。指出了孜孜於名位利祿的世俗之人的愚
妄。如果說他也可以和儒家思想配合,那只是當儒士“窮則獨善其身”時精神上有
一個寄託。陸德明在人生哲學上依違於儒道之間,因為他是沒有進入政治的淳儒,
不能不有這樣的兩種心理準備。
他在《莊子·驕拇》“而侈於性”一句的注釋時說:“王云:性者受生之質,
德者全生之本。驕枝受生而有,不可多於德;贅疣形後而生,不可多於性,此四者
以況才智德行”。《莊子·驕拇》的原文說:“驕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於德。
附贅懸疣,當乎形哉?而侈於性。”意思是說:並生的足趾和歧生的手指是出於本
性嗎?卻超過了應得。附生的肉瘤是出於形體嗎?卻超過了本性。莊子以此批評儒
家的標榜仁義,墨家講兼愛,名家講堅白同異,是在道德方面或才智方面超越了人
的本性和自然,就象驕指、贅疣一樣。陸德明認為這裡是用以比喻人的才智德行,
如果不是出乎自然,發自真誠,就會走向虛矯與做作,也就成了驕指贅疣。在這一
點上,他與莊子的思想是相通的。
陸德明是儒學家,但他不排斥異端,沒有“獨尊儒術”的偏見。他是經學家,
但不講漢代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的所謂家法,也不拘守當時的南學或北學。這正是
唐代文化兼容並包的博大氣象。
(趙載光 撰)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下一篇 回目錄
盛世鴻儒 孔穎達
(574——684)
儒學經過漢晉南北朝的發展演變,家法各異,流派眾多。在漢代有今文古文之
爭,家法師法之別。東漢末,鄭玄企圖統一今古,建立兼包並采的“鄭學”體系。
三國兩晉,王肅創立“王學”,起而與鄭學為敵。南北朝時期,隨著政治的分離,
而有南學與北學的紛爭。至於儒學內部群經異說,諸師異論,更不下數十百千。紛
紛攘攘,至有互為水火之勢。五經越解越暗,聖學越講越糊塗,十分不利於儒學的
經世致用和發揚光大。在中國歷史上,繼承漢學風格,完成解決儒學內部不同流派
和不同風格之爭,鞏固儒學壁壘這一統一工程的巨匠,便是唐初大儒——孔穎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