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編訂《五經正義》,排除經學內部的家法師說等門戶之見,於眾學中擇優而定
一尊,廣采以備博覽,從而結束了自西漢以來的各種紛爭;是他摒棄南學與北學的
地域偏見,兼容百氏,融合南北,將西漢以來的經學成果盡行保存,使前師之說不
致泯滅,後代學者有所鑽仰;也由於他的《五經正義》被唐王朝頒為經學的標準解
釋,從而完成了中國經學史上從紛爭到統一的演變過程。孔穎這就是這樣一個對中
國經學具有總結和統一之功的大經學家。
一、彬彬士投師劉焯 翩翩郎舌戰群儒
孔穎達,字沖遠,冀州衡水(今屬河北)人。新舊《唐書》俱有傳。北周武帝
建德六年(574)生於一個世代書香的仕宦之家。曾祖名靈龜,官拜北魏國子博士;
祖父名碩,為北魏南台治書侍御史。他為官正直,頭戴飾懈豸(神羊)的法官帽子,
威重嚴明,“權豪為之屏蹤”,“風俗以之肅清”。父名安,北齊青州法曹參軍,
執法也公公平平,志在寬簡。這確實是一個有地位、有名聲的富貴之家。但與南北
朝的膏粱世胄不學無術異趣,孔穎達並無半點紈絝子弟的習氣,也不希冀憑藉父輩
的門前步入官場。
孔穎達的幼年時代正是南北朝對峙時期。他出生於北周時期,政教清明,局勢
穩定。一些較開明和有遠見的士大夫,在魏晉以來門資恩蔭的驚夢之餘,開始重視
教育。如當時自南朝進入北朝的名士名宦顏之推,即告誡子孫:“積財千萬,不如
薄技在身。技之易習而可貴者無過讀書也。”仕宦之族,縉紳之家,相率督課子孫,
教以儒業。於是,在這個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度里,居然儒雅重文之風,不讓衣冠文
物薈萃的江南王朝。孔穎達出身於有文化教養的家庭,又趕上這樣一個重教育興文
化的時代,可謂兼得天時與地利。他聰明穎悟,自幼便耳儒目染以禮樂為特徵的儒
家文化。公元581年,孔穎達8歲,北周外戚、權臣楊堅取代北周,建立隋朝,是為
文帝。隋文帝初年頗重儒術,“超抉奇雋,厚賞諸儒”,自京師達於四方,大興學
校,廣置生徒。“齊魯趙魏,學者尤多,負笈追師,不遠千里,講誦之聲,道路不
絕”,被史書稱為:“中州儒雅之盛,自漢魏以來,一時而已!”孔穎達也在這個
時候走上了正規學習的軌道。史稱他“八歲就學,日誦千餘言”,悟性特佳。還在
少年時代,孔穎這便明悉了服虔所注《左氏傳》,鄭玄所注《尚書》、《禮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