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龍興寺中。寺中有一個和尚重巽,是天台九祖荊溪湛然的再傳弟子,柳宗
元與他結交,談禪論道,詩文唱和。此外這裡還常有一些過往的僧人,也與柳宗元
關係密切。柳宗元自幼受到佛教的薰染,早在長安時就與僧侶有交誼。這時他正值
人生失意、理想受挫、精神苦悶,加之每天面對的是青燈梵唄,相處的是禪僧,促
使他對佛教教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王叔文集團的主要成員雖然被貶逐,但宦官集團和保守派官僚對他們的迫害並
未停止。元和元年,王叔文終於被處死,王亻丕也於貶所病死。朝廷在不到一年時
間裡先後發布四次詔命,規定“八司馬”不在寬赦之例,這就使柳宗元早日北歸的
希望化為泡影。
元和三年,柳宗元模仿屈賦寫了一篇《懲咎賦》,對自己平生做了一番反思。
雖然名為“懲咎”,但其實是對自己從事的事業進行辯護,抒發自己的不平之氣。
他歷敘自己立志“處卑污以閡世”,“求大中之所宜”,勇於用世,以救世濟時,
但由於“讒妒構而不戒”,“逢天地之否隔”,遭到貶逐,流放南荒,老母病逝,
身為孤囚,過著拘攣坎坷的生活。文中表現出對黑暗政治的強烈憤慨。但他最後表
示:“配大中以為偶兮,諒天命之謂何!”自己要堅守“大中之道”,不相信天命,
即使抱道而歿,也無悔無怨,表現出一個堅持理想、關心民瘼的士大夫在困境中不
屈不撓的品格。因此,在永州期間,柳宗元很快從悲觀失望中振作起來,內心中始
終抱著“苟守先聖之道,由大中以出,雖萬受擯棄,不更乎其內”[注]的信念,孜
孜以求,希圖進用。而且能排除困難,自強不息,進行哲學思考和文學創作。
這一時期,是柳宗元的哲學思想全面成熟與文藝創作最豐富的時期。柳宗元在
永州廣泛接觸到下層人民生活,大量詩文都反映了他們的痛苦,從中我們可以窺見
儒家思想中人民性的一面在柳宗元身上的體現。柳宗元的詩文如《田家》三首、
《捕蛇者說》等等,正是因為深刻的人民性和精湛的藝術手段巧妙結合,才成為千
古傳誦的名篇,從而確定了他在中國文學史上不可動搖的地位。當他對下層人民生
活了解越深,就越覺得“上慚王官,下愧農夫”。他為自己作為“官”,不能為解
除人民的疾苦而做更多的事而感到內疚。由於對下層人民深深的同情,促使他始終
自強不息,在逆境之中,“輔時及物”之志更加堅定。在永州期間,他的“以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