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制度,為禪師立下了行為戒律。其中首先講報恩、尊祖,用儒家的忠、孝觀念補
充了佛教戒律的內容。柳宗元把儒學的禮義與佛教的戒律等同起來,認為二者同樣
起著“持世”的作用。在《南嶽大明寺律和尚碑》中,他認為:
儒以禮立仁義,無之則壞;佛以律持定慧,去之則喪,是故離禮於仁義者不可
與言儒,異律於定慧者不可與言佛。
因此,佛教戒律與儒家禮義在效用上相通。
5.佛理合於中道。“中道”或“大中之道”,是柳宗元“聖人之道”政治思想
的主要內容。佛教也講中道,佛教的許多思想,尤其是天台宗的中觀思想中,也體
現了“中道”原則,因此,柳宗元極力稱道。章士到曾指出:“大中者,為子厚說
教之關國語,儒釋相通,斯為奧秘。”[注]在《岳州聖定寺無性和尚碑》中柳宗元
說:“佛道愈遠,異端竟起,唯天台大師為得其說。和尚紹承本統,以順中道,凡
受教者不失其宗。生物流動,趨向混亂,惟極樂正路為得其歸。”在《南嶽雲峰和
尚碑》中也說:“師之道,尊嚴有耀,恭天了之治,維大中以告,後學是效。”
“大中”思想本為儒家所固有,而釋教能冥契此說,故柳宗元大加讚揚。
6.“真乘法印,與儒典並用。”[注]柳宗元一系列文章中,反覆強調佛教“不
與孔子異道”,“往往與《易》《論語》合”,佛教義理中包含著與“聖人之道”
相通的、有益於世的內容,是不應當簡單加以否定的。
柳宗元按照自己對佛、儒二教的領會,“統合儒釋,宣滌疑滯”[注],目的是
通過有選擇地容納佛學思想,藉助佛學理論來“推離還源,豐佐吾道”[注],豐富
儒學的思想方法,對宋明理學產生了重大影響。
七、韓柳興儒 異曲同工
唐代中後期,儒學發展面臨著重大的轉折。一方面,兩漢以來的傳統儒學已發
展到盡頭,一些學者在努力尋找新方法,力圖使儒學走出章句訓詁的死胡同;另一
方面,思想界圍繞著三教關係展開了激烈的論戰。以韓愈、柳宗元為代表的前沿學
者在掀起文學革新運動高潮的同時,打著“文以明道”的旗幟,進行著復興儒學的
嘗試。韓、柳二人雖然目標一致,但卻選擇了不同的方向。
1.在復興儒學方面,韓、柳二人都主張掃除章句,直契原旨,但韓愈沿著思、
孟一系的路子,但道統,明心性,開啟宋代性理學之先河;柳宗元則致力於對荀派
儒學的繼承與發展,從批判兩漢以來“天人感應”說入手去復興儒學,對理學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