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能辨分寧獄者,吾屬得所訴矣。”(同上)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改太子中
舍,簽書署合州判官,共計五年。嘉祐六年(1061年),遷國子監博士,通判虔州。
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移任永州通判。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年),轉虞部郎
中,擢提點廣南西路刑獄,次年移知南康軍。熙寧五年(1072年)定居於廬山濂溪
書堂,次年六月病死於此,終年57歲。
縱觀周敦頤的政治生涯,其官階並不顯達,始終是地方官吏,如主簿、縣令、
州判官、知州軍等,主要是做司法工作,其政績亦表現在司法工作之中,在當時算
得是一位清官。後來黃庭堅稱頌他“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廉於取名
而銳於求志,薄於徽福而厚於得民,菲於奉身而燕及煢嫠,陋於希世而尚友千古”
(同上)。又《年譜》記載說:“先生素貧,初入京師,鬻其產以行,擇留美四十
余畝,畀周興耕之。”潘興嗣說周敦頤在洪州南昌做官,得過一場大病,去看望他
時,“視其家,服御之物,止一敝篋,錢不滿百。”(《濂溪先生墓志銘》)。
《年譜》又說:“先生平日俸祿,悉以周宗族,奉賓友,乃分司而歸,妻子囗粥或
不給,曠達不以為意。”這些評語,不免有溢美之辭,但至少反映了周敦頤在精神
生活上不失為一光明、正直的清高的君子儒,在物質生活上確實是比較清寒的。
在30年的政治生涯中,周敦頤一面做官,一面潛心於儒家學說的研究和傳授,
他既是一個官員,又是一位出色的儒學大師。據《年譜》說,他在郴縣為縣令時,
“至縣,首修學校,以教人”;在合州五年,與士大夫廣為交結,“士之從學者甚
眾”。在代理邵州時,更是大開講學之風。當時的荊湖北路轉運史孔延之在《邵州
新遷學記》中讚頌他說:“周君好學博通,言行政事,皆本之六經,考之孟子,故
其所設施,卓卓如此。異時宋史書周君之善,以為後世法,未必不以邵學為先”
(《周子全書》卷17)至此,周敦頤已被看作是一位應當青史留名的儒學大師了。
周敦頤在邵州還寫了《邵州新遷學釋祝文》,其中稱頌孔子說:“惟夫子道德高厚,
教化無窮,實與天地參而四時同……施其道,澤及生民者,代有之,然而夫子之宮
可忽歟!”(同上)。這說明他也認為自己是復興儒學、施行孔子之道的一代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