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中,人可以找到自我的歸宿:“富貴福澤,將厚吾之生也;貧賤憂戚,庸玉女
於成也”(《西銘》)。以至於生與死,都是氣的聚散,人渾然與萬物同體。這是
以天道為綱、講心性、講倫常的新儒學的基本的價值觀念。
從《易說》到《西銘》,張載的學術貫徹著自己“學貴以有用”的思想。他講
天道性命的字富本體論是論證他“民胞物與”的社會理想和三代之治的政治理想的。
他投身仕途也不是為了謀取高官厚祿,而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社會政治理想。他曾說:
“孰能少置意於科舉,相從於堯舜之域否?”這是新儒學所倡導的精神境界,所謂
“孔顏樂處”。
《西銘》是張載思想體系的一個重要環節,但這還只是一個簡單扼要的綱領。
真正形成他的天人一氣的哲學思想體系的,是他晚年完成的長篇著作《正蒙》。
《正蒙》是他在關中講學的最後年月寫成的,他死以前沒有公開,只給他的弟子們
看過,他死後才由他的弟子編次刊行。《正蒙》一共17篇,包涵豐富的內容,《西
銘》《東銘》都收在最後的《乾稱》一篇中,可見張載本人是把它當作已完成的思
想體系的。形式上,《正蒙》探討的是易學的基本範疇,王夫之說:“張子之學,
無非易也。”核心內容是以“太虛無形、氣之本體”來說明天道、世界、人生、社
會,以批判佛道二家以“虛無”為本的邪說。這個“氣之本體”,中涵浮沉、升降、
動靜的運動,它是有無虛實“通一無二”的實體。氣是天與人共同的本源,所以天
與人是合一的。人通過對天人合一的認識,反思源本於天的心和性,就能達到“誠”
的道德境界。這樣,人道與天道,歷史與自然,人性與天性合而為一,人與萬物渾
然為一,從而找到民胞物與的仁心,也找到人自己在永恆宇宙中的歸宿。現實的封
建等級制度,只要按照宗法大家族的樣式來構造,在上的統治者象個大家長,窮苦
百姓象家族中年幼無靠的子弟,等級社會也就和諧完美了。天道性命的理與封建禮
教的禮就這樣結合了。《正蒙》是從《西銘》開始的思想的系統化和具體化,而在
哲學宇宙論上,卻包涵了前此沒有的許多閃光的唯物主義思想。張載之後《正蒙》
成為關學的經典。二程的弟子楊時說:“《正蒙》一書,關中作者尊信之與《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