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後代治張子學術的也都把《正蒙》作為其思想的代表作。
熙寧九年,因為呂大防的推薦,張載最後一次被征入朝。當時他正有病在身,
但他還是懷著對實現政治理想的希望出發了,他說:“不敢以疾辭,庶幾有遇焉。”
到京以後,授與知太常院的差事,是管禮儀的。其時有人向朝廷建議實行婚冠喪葬
的古禮,詔下禮官討論,禮官們認為古今異俗,不能實行,但張載堅持認為可行,
斥責反對者的作法“非儒生博士所宜。”張載又發現郊廟之禮不嚴,他亟想糾正,
然而沒有人附和他。他感到沒有必要在官場待下去了,加上身體有病,於是毅然辭
官西歸,路過洛陽時,會見二程兄弟討論了理學問題,走到臨渲,病逝在旅舍,死
時只有一個外甥在身邊,行囊中索然無物。第二天,他的在長安的學生們聽到了消
息,趕來奔喪,大家捐獻一些錢財,才能入斂成禮,然後歸葬於家。這位“為天地
立心,為生民立道”的學者,把畢生的精力貢獻給了自己的學術和理想,享年58歲。
四、關學之開山 理學之宗師
從北宋開始以至清代,新儒學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主流,後人稱為理學或道學。
張載與周敦頤、二程,是這個新儒學的開創者。朱熹寫《理學六先生象贊》,就是
他們四人再加上邵雍和司馬光。邵雍專治象數之學,可以說是新儒學潮流的易學象
數派;至於司馬光,他編撰《資治通鑑》,是歷史學家,與儒學哲學化的理學,關
系並不很密切。周敦頤的功績在於開風氣之先,真正使新儒學成為一代文化潮流的,
張載與二程兄弟可以說是理學宗師。由於政治的原因,二程的洛學後來變為理學的
主流派。因為程氏兄弟本身就是反對王安石新黨的洛學首領,元祐之後,舊黨得勢,
理學上的洛學便依附政治上的洛學而行。通過其門弟子楊時等人的傳播,到南宋發
展為以朱熹集大成的伊洛正傳的程朱理學。
張載的關學沒有依靠政治力量,以其特立獨行的學術風貌和規模宏大的思想系
統贏得了一代學術宗師的地位。周程張朱、濂洛關閩,這是後代理學家的普遍說法。
張載的著作被認為是理學的經典著作,無論是程朱派理學或者陸正派心學,都對張
載的學術以相當的尊崇。南宋以陳亮、葉適為代表的事功學派也高度讚揚了張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