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後代的統治者諡他為明公,他得到從祀孔廟的殊榮。
宋代理學是中國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對中國思想和社會各方面都產生過
重大的影響。無論是周、張或者是程、朱,雖然他們都帶著時代的烙印,但是都對
中國文化貢獻了自己有價值的思想成果。尤其是張載創立的氣一無論的唯物主義哲
學體系,是中國哲學史上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王夫之推崇他的學說是“如皎日麗
天,無幽不燭,聖人復起,未有能易之者”。可見他的哲學對後人的重大影響。當
然,新儒學的目的是要解決人生理想與社會現實的矛盾,張載也和他的同代人一樣,
跳不出崇儒、明道的倫理學範疇。他的民胞物與的民本主義與大同理想,最終也只
能是以封建禮教為依歸,在政治社會作用上,與程朱的天理論並沒有很大差別。
張載在總結自然科學的基礎上,建立了以氣一無論為基礎的哲學體系,他提出:
“太虛無形、氣之本體”的宇宙論。他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由氣構成,氣的消散狀態
就叫“太虛”。太虛是氣的本體,所謂本體,指的是本來的形態,也可以說是氣的
原始狀態,萬物都是從這個本體中發生出來的。在萬物的變化運動中,這個氣雖然
有聚有散,但不會增加或減少。氣凝聚時,人們看得見,稱之為有;氣消散時,人
們看不見,稱之為虛。他以此批判道家有生於無的觀點,也批判佛教“以山河大地
為見病”的唯心主義。李約瑟認為張載的“太虛即氣”的理論,可以與近代西方笛
卡爾的“以太”理論相匹敵。是中國古代以氣為本原的宇宙理論的系統化和哲學化。
張載對當時的自然科學非常重視,他研究了天文、地理、曆法、生物等科學,
以氣一元論為基礎,建立了自己的天體運動理論。他的氣有聚散而無損益的觀點蘊
涵了物質不滅的內容。他曾經說:“凡有形之物易壞,惟太虛處無動搖,故為至實”。
而這個至實的太虛,又處在不停的運動中,“升降飛揚,未嘗止息”,他借用《周
易》裡面的“糹因縵”一詞,來說明氣之本體內部的交感、運動和變化。因為這種
變化的微妙,張載又把它稱為神,“氣之性本虛而神”。這個神,指的是太虛之氣
產生萬物的功能和動力。只要有氣的存在和變化,神的功能就會顯示出來,神是太
盛這個本體的屬性,張載也把它稱之為道,“神,天德;化,天道”。道是神的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