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程氏文集》卷11《明道先生行狀盯如此等等,說明程顥在年輕時期,就是一個忠
實地實踐儒家學說的人。此外,在晉城任職期間,他還實行了一些減輕人民負擔的
措施,如當時國家有科買制度,每年都給人民造成嚴重的負擔,每當任務一來,
“雖至賤物至官取之,則其價翔踴,多者至數十倍”(同上)。這時,百姓必須用
昂價買進,再以低價賣給政府,人民苦不堪忍。程顥為緩和這種情況,“常度所需”,
使家預先儲備當年上面所需之物,到徵收時合理定價賣出。這樣富家可取倍息,鄉
民的負擔也比過去減輕一半以上。又如,該縣所收人民糧賦,照例要送至邊疆,由
於道路遙遠,運輸不便,若在近外買進,則價格昂貴。程顥選擇了一些信得過的富
民,令其預先購粟於邊郡,這樣就大大節省了用費,寬纖了民力,減輕了人民的負
擔。另外,程灝還在晉城實行了其他一些好的措施,如在縣庫儲錢以補民力,按照
家產的多寡合理調整差役制度等。上述一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使人民得到好處,所
以《行狀》說他“在邑三年,百姓愛之如父母”,離任那天,人們對他依依不捨,
群情激動,以致“哭聲振野”。此處雖有溢美之詞,但也多少反映了一些真實情況,
至少說明程灝是按照儒家的“仁政”原則實行了一些“惠民”之政,在一定程度上
減輕了百姓痛苦。
由於程灝在地方上有一些政績,神宗即位之初,由御史中丞呂公著推薦,調回
朝廷做了太子中允、權監察御史里行。大概呂公著的本意是想讓他當個正式的監察
御史,沒有如願,僅僅做了個實習御史,並加上一個“權”(代理)字。當時,宋
神宗鑑於內外交困,很想有一番作為,有時也召見程灝,想聽聽他的高見,可是,
程灝畢竟是個道學先生,“每進見,必為神宗陳君道以至誠仁愛為本,未嘗及功利。
神宗始疑其迂,而禮貌不衰。嘗極陳治道,神過曰:“此堯舜之事,朕何敢當?’
先生揪然曰:‘陛下此言,非天下之福也。’”(同上)神宗本來對他寄於厚望,
聽了他的進言之後,以為不切實用,不感興趣。這樣,程灝又請求退出朝廷,外補
做官,遂為京西路提典刑獄,做了一個和知縣職位相等的司法官。
程灝在政治上同司馬光、富粥等大官僚結合在一起,共同反對王安石的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