慮沒有人才,他有一句名言“何世不生才”,關鍵在於善於發現和求取。他提出要
“任賢使能”“以清宦官”,就是要對舊的官吏進行清理整頓,對那些賢能之才要
加以重用,對那些名不當實的庸人要加以摒棄,為此,他還要求廢除腐朽的“恩蔭”
制度,不能再給皇族、官僚子孫不通過嚴格考核而靠祖、父輩特權為官的機會。
在對人才的考核上,陳亮主張通過實際使用來進行檢驗。提出了“人才以用而
見其能否”(《上孝宗皇帝第一書》)和“策之以言,而試之以事”(《英豪錄序》),
對在職官員的考核、升降、賞罰、陳亮提出了“嚴政條以核名實”,“懲吏奸以明
賞罰”的原則。
陳亮的改革思想見地雖高,意見雖好,可惜終未得到統治者的重視和採納。然
而,他的一片愛國熱忱和金玉良言卻在歷史上,留下了長久不息的光輝。
三、批判理學 論說“王霸”“事功”
陳亮的思想。有一個從淺到深的發展過程。
在初期階段,即青年時期,他對南宋在抵抗金人入侵的鬥爭中軟弱無力,在戰
場上連連失敗的原因認識不深,僅僅歸結為軍事上的處置不當。因此從“考古人用
兵成敗之跡”出發,寫出了《酌古論》,用單純的軍事觀點考察補救之方。隨著其
社會閱歷的增加,他才察知若要取得抗金事業的勝利,還必須解決政治上的積弊,
在他的五次《上孝宗皇帝書》中,表現了他的思路從軍事轉向了政治的發展。在其
思想發展的第二階段,不僅提出了抗金的戰略、策略,同時還著重研究了政治問題,
提出了許多解救南宋萎靡頹敗局面,使國家重新統一的變革主張。這些思想都包含
在他對皇帝的上書之中,這在前文已有評述。陳亮思想發展的第三個階段,是他的
哲學思想的成熟,這一更深刻的轉變,表現在用唯物主義的功利思想為武器,對理
學唯心主義批判之中。在當時,理學已被抬到壓倒一切學術思想的地位,它不僅形
成為一種學術思潮而且成了可以左右輿論,定奪是非的政治勢力,成了士大夫們獵
取官職,攫取權力利祿的資借物。對於這種瀰漫於天下的社會思潮,陳亮自青年時
期起便置身於冷靜觀察的地位,不肯盲從附和。經過長期的觀察分析,終於認識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