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為“盜”,然而,他又認為,農民之所以為“盜”,是因為那些貪官污吏用暴力
逼迫所至。他說:“民非自暴,吏誨之盜。”(《文集》卷20,《處士高君墓志銘》)
所謂“吏誨之盜”,意思是認為那些貪官暴吏本身就是殘害人民的盜賊,他們就是
強盜們的老師,老百姓之所以為“盜”,不過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罷了。他
又說:“使民無所蓖,是為盜而寇民者,吏也。而民貧賊興,則善良受其害,此千
載一律。”(同上)短短的兩句話,對封建剝削階級統治下“官逼民反”的根源揭
露得十分深刻。從歷史經驗上講,“民貧賊興”,歷來如此,民為什麼貧?歸根結
底是剝削和壓迫造成的。上述言論反映了魏了翁敢於面對現實,不迴避矛盾,能夠
仗義直言,大膽地批判封建制度下的主要弊端,表現了他的重民思想的可貴之處。
(二)針對南宋弊政的社會改良思想。
為了挽救社會危機,魏了翁提出了他的社會改革方案。他針對當時南宋政權的
弊政,提出了以下的意見和建議:
第一,實行裕民政策。他建議“先修裕民之政,請薄斂、省債、振荒、救飢。”
(《文集》,《問兵民財吏之弊今日何以為革之方》)魏了翁鑑於當時由於政府和
大小地主對農民的沉重剝削造成的嚴重的社會問題,已經威脅著政治統治的穩定,
他認為,解決危機的首要任務應該是穩定人心,爭取人民的支持。而要得到人民的
支持,就應做到孔子提出的“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如果能使這一
“聖人之言字字服行,未有不明效大驗者,特患不能實下功夫而徒假外飾。”(
《文集》卷34,《答曾參政》)他向皇帝上書,要求實行履畝之令以寬民力。具體
辦法是“督上戶(大地主)貴近之家(享有免稅特權的權貴之家)”入稅,“借上
戶氣勢以振作椿幣(紙幣),或可望其指日增價”(《文集》卷20,《奏乞審度履
畝利害以寬中下戶》),期望用這一措施來解決貨幣危機。對“下戶(自耕農)或
可略與蠲減或又全免“其應納之賦稅”。他認為,這樣就可以“讓中下戶寬得一分,
則受一分之賜,人心不搖,弊事可革,天下幸甚。”(同上)這一改良措施完全是
針對當時大地主逃避賦稅,農民承受不起過重負擔而造成的財政空虛而提出來的。
魏了翁的裕民薄斂主張,雖然是為了鞏固地主階級的統治,但在客觀上也是符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