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教”去教化百姓,表現了他們的無神論的不徹底性。真德秀在作理宗皇帝經筵侍
講的過程中,指出“天命”論來勸君修法,同樣反映了他的“神道設教”思想。
“神道設教”雖然沒有跳出有神論的圈子,但就真德秀來說,他對鬼神的解釋
卻類似於泛神論者,除前所述之外,他還說:“至若造化之鬼神,則山澤水火雷風
是也,日與電皆火也,月與雨亦水也,是數者合而言之,又只是陰陽二氣而已,陰
陽二氣既流行於天地之間,乃物賴之以生,賴之以成,此即所謂鬼神也。”又說:
“天地之氣即人身之氣,人身之氣即天地之氣。”(同上)用朋陽二氣的變化來解
釋鬼神,類似於西方哲學史上的唯物主義的泛神論,它與無神思想是相接近的。表
現了其唯心主義的不徹底性。
從上述觀點出發,真德秀又用精氣說來論證了他的形神觀。他說:“《易·系
辭》曰:精氣為物,遊魂為變。人之生也,精與氣合而已。精者血之類,滋養一身
者,故屬陰。氣是能知覺運動者,故屬陽,二者合而為人。精即魄也,目之所以明,
耳之所以聰者,即精之為也,此之謂魄氣充乎體。凡人心之能思慮,有知識,身之
能舉動,與夫勇決敢為者即氣之所為也,此之謂魄。……魂魄合則生,離則死。”
(同上)用這種觀點解釋人之形神關係,其理論遠不及范縝之精確,但它已與徹底
的有神論產生了離異的傾向。
四、魏、真志同氣合 西山鶴山齊名
宋明理學在南來後期的思想統治地位之確立,一方面是為了適應封建專制主義
的政治統治和加強思想統治的需要,同時也是理學本身全面發展達到成熟階段的必
然結果。當時一批著名的理學家如胡宏、呂祖謙、朱熹、張栻、陸九洲等人在思想
界享有極高的聲望,特別是朱熹集理學之大成,建立了完整的理學思想體系,經過
其後學的宣揚,形成了為其他學說不可取代的大思潮。在它的發展過程中,雖然經
過一些波折,甚至曾一度受到禁錮和壓抑,後來仍然確立了其不可動搖的統治地位。
真德秀和魏了紡二人,在理學處於低潮時期站出來為之樹立了崇高的地位。在確立
理學正統地位的事業中起了關鍵性的作用。魏、真二人在當時不僅具有高度的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