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他回答說:“曾經聽祖父朗讀這些書文,我在一旁便默默地記在心裡了。”眾
人聽了,無不嘆服其記憶力之強。此後,王守仁被送入家塾,正式開始了他的讀書
生活。
10歲那一年,父親王華進士及第,高中狀元,授官翰林院修撰。第二年,王華
將父親竹軒公和兒子守仁一同接往京城(今北京市)官邪。竹軒公為人灑脫,向有
名士風度,現在又因兒子考取新科狀元,胸次更加豪爽、超邁。赴京途中,與文士
相遇,往往即興題詠,吟詩作賦。一日路過金山寺,與客飲酒半酣,詩興大發,本
想信手草成一篇,不料微吟半晌,遲遲未就,只得在那裡默默發窘,這時,聰明而
自負的王守仁從祖父身邊一下子站了起來,脫口吟成一首七言絕句:
金山一點大如拳,打破維揚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玉蕭吹徹洞龍眠。
頓時,四座皆驚,眾人噴噴稱嘆。有人想再試一試守仁的詩才,又以《蔽月山
房》為題,令其吟詩一首。守仁不假思索,隨即應口誦道:
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還見山小月更闊。
這兩首七絕詩,既有氣吞環宇之概,而又富含哲理,竟出自11歲孩童之口,充
分顯示了王守仁少年天才,穎悟夙成。
次年,王守仁在京城就塾師受學,仍舊豪邁不羈,自由放任。父親王華時時為
此而憂慮,但竹軒公卻認為守仁孫兒天性使然,必有所成。一次,守仁與同窗學友
在長安街遊玩,偶然遇到一位相士,面對著他仔細打量了一番,然後詫異地說道:
“我為您看一個相,您一定要緊記我的話,當您鬍髯飄拂衣領的時候,就會進入聖
賢之境;當您鬍鬚長達上丹田的時候,就會結成聖賢之胎;當您鬍鬚長達下丹田的
時候,就會修滿聖賢功果。”守仁聽了,深感其言,自那以後每每對書靜坐凝思。
他曾經向塾師問道:“什麼是人生第一等事?”塾師答道:“只是讀書舉進士而已!”
守仁聽後不以為然,當即辨駁道:“舉進上恐怕不能算第一等事,而讀書學做聖賢
才是頭等大事。”不看重登第做官,而有志於讀書學做聖賢,這表明一個12歲的少
年已經開始關注學習目的,探索人生價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