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時,王守仁的母親不幸去世,他從此失去了母愛,感到人生的莫大痛苦。
傳說王守仁曾一度飽受繼母的殘酷虐待,為了改變自己的痛苦處境,他煞費心思,
想出一個懲治繼母的好辦法。有一天,他去街市買回一隻長尾林鶚,悄悄藏在繼母
臥室的被子裡。當繼母晚上睡覺打開被子時,長尾林鶚猛然飛出,在屋子裡一邊撲
騰,一邊怪叫。按傳統風俗,最忌野鳥入房。繼母當下感覺到這是不祥之兆,十分
擔憂大禍臨頭。趁此機會,守仁便從街市請來了一個早被收買的巫婆,假裝守仁生
母附體以恐嚇其繼母說:“你虐待我兒子,我今天要你的命!那長尾林鶚就是我的
化身,你要放明白一點!”繼母頓時渾身直打哆嗦,隨即撲通一聲跪在地上,一個
勁地向巫婆磕頭求饒,並發誓從此不再虐待守仁。後來,繼母“於是遽改其行,一
朝而為賢母。”(清·唐甄《借書》第4頁,中華書局1984年版)
三、泛濫詞章
王守仁人生觀和學術思想的形成與發展,經歷了前、後“三變”的曲折過程。
對此,黃宗羲在《明儒學案·姚江學案》中作了簡明扼要的概述:
先生(王守仁)之學,始泛濫於詞章,繼而遍讀考亭之書,循序格物,顧物理
吾心,終判為二,無所得入,於是出入於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處困,動心忍性,
因念聖人處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其學凡三變而始得其門。自此以後,盡去枝葉,一意本原,以默坐澄心為學的……
江右以後,專提致良知三字,默不假坐,心不待澄,不習不濾,出之自有天則……
居越以後,所操益熟,所得益化,時時知是知非,時時無是無非,開口即得本心,
更無假借湊泊,如赤日當空而萬象畢照。是學成之後又有此三變也。
王守仁之學,以“龍場悟道”為界線,分為前、後“三變”兩個時期。第一時
期始由“泛濫詞章”,再到“遍讀考亭之書”,轉而“出入於佛、老”,是為前三
變;第二階段始由“龍場悟道”之後提出“知行合一”之說,“以默坐澄心為學的”,
到專門倡導“致良知”之教,再到居越講學,“所操益熟”,是為後三變。以下結
合王守仁的生平活動進行分述,先敘其“泛濫於詞章”階段的情況。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王守仁年滿15歲。他懷著尚武抱國的雄心,出遊居
庸三關。居庸關舊指軍都關、薊門關,位於今北京市昌平縣西北部。此地為長城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