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王守仁轉身走出庭外,吩咐移度天泉橋上。錢德洪便以自己與王畿認辯的問
題請王守仁教正,王守仁喜曰:“正要二君有此一問!我今將行,朋友中更無有論
證及此者,二君之見正好相取,不可相病。汝中(王畿字)須用德洪功夫,德洪須
透汝中本體,二君相取為益,吾學更無遺念矣。”王守仁這番話,旨在調和錢、王
二人之間的分歧。隨即,他又叮嚀道:
二君以後與學者言,務要依我四句宗旨: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
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以此自修:直臍聖位;以此接人,更無差
失。
最後,王守仁又一次告誡錢德洪和王畿,曰:“二君以後再不可更此四句宗旨!
此四句,中人上下無不接著。我年來立教,亦更幾番,今始立此四句。人心自有知
識以來,已為習俗所染,今不教他在良知上實用為善去惡功夫,只去懸空想個本體,
一切事為俱不著實,此病痛不是小小,不可不早說破。”錢、王二人經過先生指點,
內心無不豁然深省。王門師生在天泉橋上的這次論學活動,被後世稱為“天泉證道”;
王守仁的“四句宗旨”,亦被後世稱為“王門四句教”。
王守仁離越上道,諸門人送至錢塘,依依惜別。其後,他經過翟州、常山、南
昌、吉安、肇慶到達梧州,沿途不輟講學,聽眾紛至沓來。當他十月至南昌,發舟
廣信,諸生徐樾、張士賢、桂輒等人於途中請見,他一律以兵事未暇婉言謝絕,答
應回途相見。徐樾從貴溪一直追到餘干,可見其求師若渴到了如此地步。爾後,
“至南浦,父老軍民俱頂香林立,填途塞巷,至不能行。父老頂輿傳遞。入都司,
先生命父老軍民就謁,東入西出,有不舍者出且復入,自辰至未而散,始舉有司常
儀。明日謁文廟,講《大學》於明倫堂,諸生屏擁,多不得聞。”繼後到了吉安,
他大會士友於螺川。諸生彭簪、王釗、劉陽、歐陽瑜等偕舊遊300餘人,專門迎接王
守仁進入螺川驛中,他立談不倦,強調道德修養“工夫只是簡易真切,愈真切愈簡
易,愈簡易愈真切”。十一月抵達肇慶,王守仁寄書錢德洪和王畿,希望他們做好
陽明書院教習工作,嚴格執行講會條約,促使諸生學業靖進;並要求他們經常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