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舊案,攻擊謙益受賄、“結黨欺君”。結果,在其他大員一致認為謙益無罪的情
況下,謙益仍被革職回籍、等候處理,一些受此事牽連的官吏如瞿式耜等都遭貶謫;
而錢氏曾被指為“東林惡黨”,當年阮大鋮向魏忠賢上所謂“點將錄”,將錢列為
三十六天罡”中的“天巧星”。由於這些緣故,當溫體仁入閣,不久又擢為首輔、
大權在握之際,“魏忠賢遺黨日望體仁翻舊案、攻東林“(《明史·溫體仁傳》);
而體仁亦“庇私黨,排異己,與舉朝為仇”(《明季北略·朱國弼劾溫體仁》),
對正直勢力形成極大的威脅。
當時士大夫集團中正直一派的急先鋒,是以少年名士為主體的復社。
明中葉以來,士大夫集會結社之風特盛,三五同道,聲氣相求,即可組成團體,
或者賞花賦詩、飲酒衡文,或者譏彈時政、臧否人物,已成為當時文人生涯之一組
成部分。萬曆之後,因為朝局清濁不定、政爭頻繁,這種結社也就往往更含有較濃
厚的政治氣息。江南人文淵藪,集會結社尤為普遍,天啟、崇禎間,較知名者就有
應社、國門廣業之社、讀書社、小築社、詩社、文社、幾社、登樓社等等,不一而
足。
崇禎三年(1629),名士張溥(字天如,號西銘,江蘇太倉人,1602—1641)
聯合諸文社,在吳江尹山聚會,以“興復絕學”為號召,成立復社,此為復社第一
次會議,史稱“尹山大會”。翌年,張溥又在南京召集“金陵大會”,當時恰好也
在南京的宗羲經友人周鑣(字仲馭,江蘇金壇人)介紹參加復社,成為社中活躍人
物之一。這年,宗羲還加入了由名士何喬遠(字囗考,號匪莪,福建泉州人)為首
領的詩社;後來,宗羲與萬泰、陸符及其弟宗炎宗會等還在餘姚組織過“梨洲復社”。
到崇禎六年(1633),張溥在蘇州召集“虎丘大會”,與會之復社人士多達數千,
規模之大,為前所未見。從此,復社作為繼東林之後而起的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團體,
出現在崇禎時代的政治舞台上。一時俊彥,如陳子龍(字臥子)、吳偉業(字駿公)、
冒襄(字辟疆)、侯方域(字朝宗)、陳貞慧(字定生)、吳應箕(字次尾)、顧
炎武(字寧人)等人,俱薈聚復社旗下;宗羲與社中諸同志時時往還,相互之間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