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頁(2 / 2)

凡》中寫道:“學問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為真,凡倚門傍戶、依樣葫蘆者,非

流俗之士則經生之業也。此編所列,有一偏之見,有相反之論,學者於其不同處正

宜著眼理會,所謂一本而萬殊也”。“一本萬殊”是學術發展的客觀現實,不能強

人就己,而“一偏之見”、“相反之論”也一定有其合理的成分在內;但是,如果

不加以“會眾合一”的學術歸納,混“金銀銅鐵為一器”,則令人茫無頭緒,難以

把握“數百年之學脈”。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明儒學案》正是梨洲“一本萬殊,會

眾合一”學術史觀的結晶。

梨洲一以史學為根抵”(梁啓超語),在史學領域貢獻甚偉,既撰有大量史學

著作,又有一整套具有真知灼見的史學理論,實為一代史學大師;由他開山的清代

浙東學派,也以史學成就最為著稱。

“經世應務”是梨洲治學不容移易的原則,因此,其治史的重點主要集中在明

代,不僅著有長達244卷的《明史案》,對南明時期史料的搜集保存也極為注意,有

《行朝錄》、《弘光實錄鈔》等,一方面探討、總結有明一代“治亂之故”,同時

也藉以寄託故國之思。

“寓褒貶於史”,是梨洲史學思想的一項重要原則。他認為史書應起到“揚善

懲惡”的作用,如果“為史而使亂臣賊子得志於天下,其不如無史之為愈也”(

《晉書·史》);並且還對各種體例的史書提出適用的褒貶原則,比如他認為地方

志應“存美而去惡,有褒而無貶”,不同於正史之“美惡俱載”,“猶其所去,是

亦貶之之例也”(《再辭張郡侯修志書》)。

同時,梨洲也十分重視史料的搜求考證,提倡嚴謹求實的學風,批評那種“不

能通知一代盛衰之始終,徒據殘書數本、諛墓單辭,便思抑揚人物”(《談孺木墓

表》)的淺陋輕躁習氣。

在梨洲自己,無論是擺述歷史,還是應人之請而作的碑誌序銘等,都是遵循了

上述原則的。

為明修史,是梨洲的夙願,但是,出於民族大義,清政府幾次禮聘都被他拒絕

了。然而梨洲卻始終關注《明史》的編寫情況。他認為:“一代是非,能定自吾輩

最新小说: 捡到破碎的耽美文男主(校园1v1,弯掰直?) 水深则灵(骨科1v1) 厌度 【咒回同人】禅院家的女人 年级第一吃奶有瘾(高H) 《可恶,又被抓住了》(np sp改后重传) 训狗手册(NPH) 在后宫里开后宫(1vN) 旧瘢(下架重传) 和爸爸的七天(父女 高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