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有時自號蔣山傭。炎武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公元1613年7月15日),
清康熙二十一年正月初九(1682年2月15日)在山西曲沃因病去世,按過去的習慣計
算,享年70歲。
顧炎武是明清之際偉大的思想家、開一代之風的著名學者,同時又是偉大的民
族志士。他“耿耿孤忠”,至死不向清統治者低頭,平生“足跡半天下”,一面考
察山川形勢,同時結識豪傑,聯絡同志,希望能有機會恢復明室;他一生勤奮治學,
尤其重視有關國計民生、能“經世致用”的知識,治學的態度謹嚴而慎重,特別強
調實地考察取證,所以能夠“博學於文”,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對清
代學術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梁啓超稱為“清學開山之祖”。
一、感四國之多虞,恥經生之寡術
顧氏為江東望族,祖居吳郡(今江蘇蘇州),後世幾經遷徙,到南宋初年定居
崑山。顧炎武曾祖章志,嘉靖癸丑(1553)進士,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這以後家
道中落,祖父紹芳萬曆了丑(1577)科進士,官卻只做到從六品的左贊善,到了他
的父親同應(字賓瑤),就僅僅是個未曾入佳的國子監萌生了。炎武叔祖紹芾(字
德甫,號蠡源)之子同古未娶而豐,其聘妻王氏矢志守節,因此,炎武出世之後,
就過繼給已去世的堂叔為嗣,由王氏撫育。
顧炎武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嗣母王氏是太學生之女,知書識字,而且意志
堅強、深明大義,作為一個居孀的婦女,她別居一室,“晝則紡績,夜觀書至二更
乃息”,尤其喜歡讀“《史記》、《通鑑》及本朝政紀諸書”(《先妣王碩人行狀》)。
炎武6歲,王氏就教他讀《大學》,9歲又讀《周易》。萬曆四十七年(1617),顧
炎武人塾學習,而家中對他的教育仍然抓得很緊。炎武的嗣祖紹芾雖然只是個從來
沒有當過官的國子監生員,但卻關心國家大事,熟悉朝章典故,而且性格“豪邁不
群”(顧炎武《三朝紀事闕文序》),“負氣伉爽,不肯少河流俗”(陳濟生《啟
禎詩選·太學顧先生紹芾》),與天啟時期政壇人物常相往來,對當時朝政腐敗的
情況十分了解。有一天,他指著庭院中的草對炎武說:“爾他日得食此,幸矣!”
(《紀事闕文序》)於是要炎武認真學習“古兵家《孫子》、《吳子》諸書及《左
傳》、《國語》、《戰國策》、《史記》”。這時顧炎武年方10歲。第二年,紹芾
又令炎武閱讀《資治通鑑》。當時的人多不讀《通鑑》,而代之以朱熹編纂的《通
鑒綱目》,紹芾對這種狀況十分不滿,他說:“凡作書者莫病乎其以前人之書改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