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千秋仁義在吳潘。”還寫了《書吳潘二子事》一文,表彰故友的學問節操,記
述“明史案”的始末。顧炎武對明正德以來“二三先生招門徒,立名譽,以風顯於
世”(《文集·與友人論門人書》)的風氣深為不滿,他自己也“不坐講堂,不收
門徒”(《余集·與潘次耕札》),而這次卻破例以潘檉章幼弟潘來為門生,以表
達對故人的懷念之情。此後,炎武取道蒲州(今山西永濟)入潼關,遍游關中;次
年至河南輝縣訪孫奇逢(字啟泰,河北容城人,學者稱夏峰先生),年底返山東。
康熙五年(1666),炎武與友人李因篤(字天生,一字子德,山西洪洞人)等
20餘人集資買回,墾荒“於雁門之北,五台之東”,欲效法馬援(字文淵,陝西興
平人,東漢名將,曾為伏波將軍、隴西太守)、田疇(字號泰,河北玉田人,東漢
末墾田徐無山中,曾助曹操征烏桓)“從塞上立業”(《神道表》,下同),準備
定居代北,說:“使吾澤中有牛羊千,則江南不足懷也。”後因不耐氣候嚴寒,經
營創始之後,即令“門人輩司之”,自己又隻身出遊。
康熙七年(1668),萊州黃培詩獄案涉及到顧炎武。炎武時在北京,聽說此事
後立即赴山東對質;三月二日抵濟南,下濟南府獄。大約兩年前,萊州即墨人姜元
衡告發其舊主黃培收藏刊印“逆詩”,本年正月,姜在審訊中稱:“逆詩”內有
《忠節錄》一書,“系崑山顧寧人到黃家搜輯發刻”,實則炎武與姜素不相識;此
案還株連“江南北之名士巨室”300餘人。炎武念及“事關公義,不宜避匿;又恐久
而滋蔓,貼禍同人”(《蔣山傭殘稿·與人書》),故“不惜微軀,出而剖自此事”。
這個案子可能跟炎武墾田章丘一事也有聯繫,上引《與人書》雲“釁起於章丘,禍
成於即墨”;顧衍生所撰炎武《年譜》亦云“是獄為謝長吉主唆”(謝世泰字長吉,
章丘人,炎武與其曾有過經濟上的糾紛)。
這次無妄之災持續半年以上,炎武在獄中十分艱難,“每日以數文燒餅度活”,
幾乎不支。幸得友人李因篤等多方奔走,大力營救,並至濟南看望炎武,到十月這
場冤獄方才暫告一段落,炎武始得取保出獄。次年夏,炎武又回章丘,與謝長吉對
簿公堂,“雖陷害之情未明,而霸占之律已正”(《佚文輯補·與顏修來手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