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思維定勢,而以開放的襟懷和平等的眼光,將中西文化視為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
互有短長,要在互補。他說:“我們要認識哲學只有一個,無論中國哲學、西洋哲
學都同是人性的最高表現,人類理性發揮其光輝以理解宇宙人生,提高人類精神生
活的努力,……我們都應該把它們視為人類的公共精神產業,我們都應該以同樣虛
心客觀的態度去承受,去理會,去擷英咀華,去融會貫通,去發揚光大。”(《中
國哲學與西洋哲學》)因此,他既批判“本位文化論”,也批判“全盤西化論”,
而是站在更高的層次上和更大的範圍內謀求和致力於中西哲學、文化的融會與貫通。
綜上觀之,在一定的意義上,賀可視為新儒學發展過程中一個承先啟後的集大
成者,他對推動新儒學運動的發展當有其不可抹滅的功績。
(楊全昌 撰)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下一篇 回目錄
文化巨人 唐君毅
(1909—1978)
現代新儒學的重要代表,被港台學界譽為“文化意識宇宙的巨人”的唐君毅先
生,公元1909年1月17日(清光緒三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生於四川宜賓縣,在兄
妹五人中居長。其先祖本為廣東五華人,六世祖時移居四川,以製糖起家,漸置田
產,家道殷實。其父迪風,17歲即中秀才,後曾在南京支那內學院從佛學大師歐陽
竟無先生研習內典。一生主要致力於文化、教育工作。其為學精博,於文字音韻、
儒家經義造詣高深。曾仿章太炎《新方言》而作《廣新方言》,並有《孟子大義》
一書傳世。其為人秉性剛直,不為權傾,不為利折,被歐陽大師稱許為“可以適道”
之人。其母陳大任,早年就學於成都淑行女校(即第一女子師範前身),後曾任教
於簡陽女子師範、成都敬業中學等,不幾年即賦閒在家,專事操家育子之責,一為
人情摯意撲,品性高潔,歐陽大師曾比之為“孟母”。其在閒暇之時,偶亦賦詩填
詞,今存詩330餘首、詞40闕,後輯為《思復堂遺詩》傳世。如此良好家學、家風,
於唐君毅之成長及一生人格之塑造影響頗大。
唐君毅幼承庭訓,10歲即開始背誦《說文解字》。11歲時入學於成都省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