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車到了跟前,先從車上下來的是一對中年夫婦,帶著兩個孩子,一個有十二三歲,一個只有三四歲。再然後是一對年輕夫妻,都是二十多歲。
徐平迎上前來,自我介紹:「在下徐平,是這處田莊的小主人。幾位旅途勞頓,莊裡已經備下了薄酒,為諸位洗塵。」
先下來的中年男人上來行個禮:「小的宋老栓,原是興國軍人氏,因是年輕時家鄉遭了災,流落到荊湖一帶討生活。前兩年朝廷招人在唐州墾田,我便去那裡應募。那裡營田務廢了,便流落到開封府來。」
指著身邊的婦人和孩子道:「這是我的渾家,那兩個是犬子,大的十三歲了,取名叫大樹,小的只有三歲,叫小樹。」
徐平忙道歡迎。
後下來的年輕夫婦上來,道:「小的田四海,兩浙路常州人,世代務農。到了我這一代,家裡田不夠種了,我也想四處看看,隨了一個官人來到京城。三年前那個官人一病不起,我沒了倚靠,便流落在京城。這一個是我渾家,原是那個官人家的女使,官人沒了之後,我們便過在一起。」
徐平照舊歡迎,對兩人道:「你們都是有家室的,與其他莊客住在一起多有不便,莊裡新起了幾座宅院,專門安頓你們這些人。這一位是莊上的管莊徐昌,讓他帶你們去看看,若還滿意,諸位便先安頓下來。」
兩人向徐昌見個禮,隨著他去看住處。他們的行禮,自然有其他莊客給他們搬過去。
看著徐昌帶著人繞到莊後去,徐平也帶著其他人回了莊院裡面,等著給他們接風。
這便是一個村子興起的過程。最開始大戶貪圖朝廷的優惠政策,花錢作本來開墾荒地,招的都是無牽無掛工期可長可短的人,住的也不講究,都是在一起馬馬虎虎住下來。莊子有了起色,便就要做長久打算,招一些長期的僱工,幫他們把家安在這裡。再過十年八年,荒地都成了熟地,招僱工來幹活就不經濟了,便就把地租佃出去,主人只是收租。
按宋時的政策,僱工和佃戶都是客戶,賦稅都是主人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