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平這裡因為僻處天南,偶爾來個求學的年輕士子,還是從福建來要進蔗糖務的,並沒有碰到過正兒八給的遊學年輕人。
什麼事情都是第一次稀奇,徐平對自己為人師的第一次也很重視。
走上前去,打個問訊,徐平道:「在下開封府徐平,不知秀才是從哪裡來?一路上可還平安?」
那人急忙行禮:「學生建昌軍南城人士,自小父親教著讀些詩書,僥倖得撫州趙通判賞識,常與學生談起先生。先生學問精深,見識深遠,學生一向仰慕不已。今年大孝已除,家母幸而身體康健,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學生冒昧,來邕州向先生討教。只望早晚侍奉左右,能得一言之教,也是幸事。」
這話說得徐平一愣一愣的,心裡怎麼盤算,自己的詩文也就科舉時做的那些,其他再無大作流傳。這兄弟看起來也不像是說客套話,挺真誠的,可他到底看了什麼覺得自己學問精深,自己這可真當不起。
雨還在下著,徐平見李覯手裡的破傘因為見徐平不敢舉在頭頂,已經淋濕了衣服,急忙把他讓進了房裡。
進房坐下,徐平吩咐兵士上了茶,兩人又聊了幾句閒話。
徐平實在忍不住心裡的好奇,問李覯:「趙希平在你面前說了什麼話,你千里迢迢來這裡見我?我自己知道,這些年實在沒做什麼文章。」
李覯道:「聖人述而不作,文章不過小事爾。先生自來嶺南,建蔗糖務,行括丁法,此都是富國安民之舉,什麼文章能夠比得上?學生聽趙通判談起先生少年時,曾經作過一首詩:『乞丐何曾有二妻?鄰家焉生許多雞?當時尚有周天子,何事紛紛說魏齊?』可嘆現在讀書的人,都視孟子為聖賢,反而失了聖人本意,哪個能像先生這樣能夠看清孟子?」
徐平聽了這話,一時呆在那裡。
他現在怎麼也是進士出身,讀多了詩書,眼界不是剛來這個世界的時候能比的。這玩意也是詩?打油詩才勉強算是吧?更不要說內容粗淺,當年連林文思都看不上眼。金庸寫射鵰時也不知怎麼想的,弄這麼首詩出來,竟然難住大理狀元,那大理狀元是傻子吧?
來的這位學生徐平怎麼看怎麼不靠譜,可想起趙諴,那人又有學問,人又老實,也不像是胡亂推薦人的。
這種事情沒辦法,只能怪徐平前世讀的書少,不知道金庸這詩是抄人家的,現在正主尋上了門來。
這首原詩出自筆記,說的是李泰伯在太學,因為他的學問非孟,有一個秀才為了騙吃騙喝作了這詩送給他,果然李泰伯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