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裡,喚過門口的衛士吩咐道:「去請戶部王副使過來。」
衛士應諾,轉身去了。
此時三司的度支副使李紘奉命出使契丹,還正在北去的路上,度支司的事務是寇瑊自己代管,有張存在這裡,也就不必叫另一個度支判官李昭述過來了。
衛士離去,寇瑊對徐平道:「這法子是你想出來的,具體說來聽聽。」
這不是正式的司內集議,沒人監議,也沒人記錄,徐平說起來便就隨便,對寇瑊道:「這此天降大雪,突然嚴寒,與往常是不一樣的。一是來得早,剛剛進入十月底,離著開春還早。再一個時間長,往常突然降溫,不過三五天,最多不過七八天,這次眼看都要奔著半個月去了。這樣一來,就不是民眾買不買得起炭的問題,而是不管買不買得起,炭都不夠賣。再加上下雪的那幾天正趕上朝廷恩賞,朝里的官員,城內外的禁軍,手裡一下多了許多活錢,炭價提上去,他們還是買得起,推著炭價怎麼也降不下來。」
寇瑊點頭:「有道理,接著說。」
「官場半價賣炭,本來是逼著炭行降價,可他們卻偏偏不降,這樣就尷尬了。官場裡三百文一稱的炭,說是便宜,實際上還是平時的十倍之高。買炭的人家,只怕還是前面得了恩賞的人和城裡的富戶居多,至於貧苦人家,官場的炭也是買不起的。」
說到這裡,徐平提高了聲音:「所以說,現在城裡缺炭的人,本來就是窮人。再怎麼拿炭去賣,他們經了前面的折騰,也是買不起了。城裡不比鄉下,實在耐不住寒冷,撿點枯枝落葉也能湊合一陣,城裡現在只怕好多人家連房梁門窗都拆了。要想不在京城裡大量凍死人,只好按戶發炭,而且就限定下幾等戶發炭,其他的還是置場官賣。」
第62章 政壇動盪
徐平的話說完,寇瑊和張存好長時間沒有說話。
直到王惟正進來,與幾人見過了禮。這是徐平踏入大宋官場的老長官,此時做了同僚自然分外親熱,也沒有了當年的拘謹。
三司的各司副使別看帶著副字,實際上是各司之長。若不是現在的制度,在三省六部制的時候,每個副使可都是相當於六部尚書的,真正的朝堂高官。不過這個年代流行低職高配,官卑權重,很多官員都以員外郎擔任轉運使和三司判官、副使,再加上行政權利集中於中書門下的宰輔手中,頭上又有三司使,各副使就遠不如六部尚書那麼威風八面。
寇瑊把剛才的話向王惟正又說了一遍,問道:「晦蒙怎麼看?」
王惟正落座,端著茶想了一會道:「天災已成,若要不招至大的民怨,看起來也只有按戶配炭這一條路子走了。其他方法,無論如何炭也到不了貧苦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