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如此最好,話說在前面,總好過到時七嘴八舌。」
徐平知道範仲淹的意思是相關幾個衙門聚在一起,把可能出現的問題,防範的措施全都一一講明白。這也不是壞事,徐平並不反對。再者說了,范仲淹只是判國子監,又不是宰執,他的奏章上去有沒有人理還是個問題呢。
大的政策變更自然是會引起社會方方面面的變化,這些變化有好有壞。哪怕是同樣的處境,對有的人來說是機會,對有的人來說卻是人生絕路,並沒有一定之規。
人生不可能千篇一律地都算好,社會也一樣是這樣,執政者只要把握住大的方向,其他的便只好因勢利導。讓好的一步一步發展壯大,讓弊端控制在一個可以忍受的範圍內。
三司總攬天下錢糧,不管商業農業,手中握有一些實業都是必要的。不僅僅是其利潤可以補充國庫,而且還可以引領行業的技術進步,甚至調節受僱傭人的待遇。這就是一個緩衝器,可以減少原先的農業社會受到的衝擊,緩和社會的矛盾。當然,如果三司辦的農場裡莊客的待遇還不如其他人家,那就沒有什麼好說的了,管理的官員要砍頭了。
本來朝廷握有這些實業的意義,其中之一就是容易明確追責,管理的官員有配合朝廷政策的義務,做不到就要受懲罰。而不像對私人農莊,不管要求他們做什麼事情,損壞了他們的利益便掰扯不清楚。
徐平仔細想想,這麼多年,除了邕州的蔗糖務,鼓勵開大型農莊是自己提出來對這個社會的階層變動影響最大的政策。邕州地處偏遠,再怎麼折騰也沒有人關心,現在回到京城就不行了,稍微有點動靜就有無數的人盯著。
第197章 物理性命
這幾天范仲淹心裡想的一直就是這件事情,剛開始聽王素說起的時候還只是微微有些擔心,結果沒幾天京城裡就形成了一股風暴。
徐平自己不覺得,實際上他對三司的整頓影響了很多權貴豪門的生財路子,大量的金錢被從以前參與的行業中趕了出來。現在有了這麼一個突破口,又有徐平自己家裡的農莊作著例子,各種新式家具更是敞開了賣,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這種形勢讓范仲淹憂心忡忡,大宋不抑兼併,一旦大農莊有利可圖,對於千千萬萬的小農來說無異就是噩耗。太平年景出現大量流民,范仲淹想想就覺得不寒而慄。
看身邊的徐平信心滿滿,范促淹心中暗暗嘆了口氣。他不知道這個年輕人是不是真地明白事情的嚴重性,知不知道一旦出現問題可能會葬送他的前程,更不知道他說的那些方法能不能避免問題的發生。不過從踏入仕途,徐平已經給這個國家帶來了奇蹟,現在范仲淹也只能祈禱這種奇蹟會繼續下去。
從徐平釣了第一條魚上來,就有人接二連三地釣上來。今天的天氣本就適合釣魚,金明池又每年只開放這麼幾個月的時間,魚都被養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