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這種社會現實,徐平才會在三司搞大規模的工商業,而在民間又力主推行大的莊園農業。只有打破北方現在的小農經濟,後邊的改革才不會成為無源之水。
政治盟友是不可靠的,官員的政治立場並不是一成不變,實際上很多人的政治立場的形成都與他們遇到的社會現實息息相關。社會現實變了,很多官員的政治立場都會變,歷史上的司馬光和王安石年輕時還是好友呢。至於陰謀詭計搶班奪權更加不可取,玩火的行為很可能會把自己燒死。回京的路上,見過了丁謂和胡旦,徐平就一直以這兩人為戒。
只有自己一直站在歷史大勢的潮頭,才是最穩固的進身之階。以為自己聰明,可以拉攏官員形成自己的勢力,但凡有這種苗頭出現,都會被皇權一巴掌拍死。
中國是大一統的國家,與歷史上歐洲的小國林立有根本性的不同,具體政策上,歐洲的發展之路沒有太多可借鑑的地方。
所謂養出資本的獠牙,首先撕扯的就是錦繡中原,而不會像歷史上的歐洲那樣到全世界搶掠。對於資本來說,對中國內部進行掠奪顯然比出去搶掠更划算得多。這本就是幾千年來最繁華的土地,資本一旦失控,第一選擇就是對內搶掠。
這也是徐平堅持以三司為根本發展工商業的原因,如果說一開始還只是因為官僚的本能,經過這段時間的思考,現在已經是理性的行為。哪怕在這一過程中徐平本人會遭受一些個人損失,也不考慮放開資本的閘門,去撕咬剛剛恢復的中原大地。
掠奪內部比向外擴張更有比較優勢的時候,資本必須被套上籠頭,哪怕徐平自己有可能成為最大的資本家,也不能放開。到了這個世界,站在了這個地位,徐平必須要負起自己的歷史責任。越是想清楚這一點,立場越是堅定。
出了萬勝門,徐平勒馬看著天邊的夕陽,久久沒有說話。
經過了這一年,徐平已經想明白了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要怎麼一步一步地走下去。與歐陽修這些人的爭論,不過是這一過程中的一小朵浪花,沒有什麼實質意義。只要再過幾年,三司農工商一體的經濟格局形成,新的社會存在必然會催生出新的社會意識,徐平的身邊也必然會聚起一群政治立場相同的官員。
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當這樣的政治集團形成,便會推動這一改革過程,這是辨證法。
徐平沒有必要去拉攏誰,跟誰結成利益聯盟,那一切都是不可靠的。他結盟的是這整個世界,是這大宋天下,是永遠不會背叛的天下百姓。
第16章 嶺南故人
夕陽下,張三娘與林素娘坐在一起聊天,盼盼一個人蹲在樹下不知道在看什麼。徐正端著茶杯,笑眯眯地在一邊看著盼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