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這樣,林素娘想起這些事情來就心煩。昨天徐平口無遮攔,隨口品評那些官員的家眷,林素娘就覺得有些指桑罵槐的意思。好在知道丈夫的為人,這樣說就是他心裡一定沒有這個想法,不然發作起來就不是這個樣子了。
徐平確實沒有想過這些,他還受著前世思想的影響,結了婚有了孩子的人,對其他女人想一想還是可以的。但也只是想一想,再進一步他自己都不知道怎麼做。
他現在心煩的,是怎麼處理鄭戩和劉沆兩人帶來的這件事。直接壓下去是肯定不行的,失了兩位手下的心,自己以後在鹽鐵司也難做。而且這種事情肯定會在官員之中傳開,不敢得罪權貴,這個年代就是身上的一個污點。權貴天生就是士大夫抬升身價的踏腳石,尤其是那些沒有實權的皇親外戚。
放手讓劉沆和鄭戩兩人去做也不行,這兩個人的膽子太大,搞不好就會引起官場的地震。徐平必須想出一個兩全其買的辦法,各方面都有交待。
第107章 無奈和稀泥
想了好一會,徐平問劉沆和鄭戩:「前些日子,我在河陰縣遇到的事情,你們聽說過沒有?那裡的處置,現在倒是有可以借鑑的地方。」
鄭戩道:「略有耳聞。不過,下官可不覺得有什麼好借鑑!」
徐平看了看鄭戩,心道,這後生,性子就是太直,也難怪四十多歲了,才做到鹽鐵司的判勾院。天聖二年,鄭戩可是一甲進士第三名,看看同屆的宋祁宋庠兄弟,看看葉清臣,哪個混得不比他好?就連後一屆的韓琦,也都快追上他了。就是他那位以正直敢言著稱的連襟范仲淹,也比他會來事。
鄭戩的意思,徐平不管在河陰縣那裡幹了什麼,朝廷現在正派人去查著呢,沒有結果之前就不要提。誰知道範仲淹和司馬池回來,會不會給徐平安個罪名在身上。
這當著上司的面直接硬嗆,這十幾年當官的經驗都到哪裡去了?
劉沆看徐平的臉色不好看,忙道:「副使的意思,是學河陰縣那裡,讓場務里的工匠自己管這些小店小鋪?只怕不那麼容易。」
「事情總是一步一步試著來嗎,用心做下去,總會有好結果。百姓結社從周朝便就有記載,越源甚早,所謂社稷,國家之本。只是那時社是朝廷所辦,百姓參與,是為公社。進入兩漢,時移事易,公社大多傾頹不存,私社興起。到了今天,只留下春秋兩社之遺風,當年互幫互助的公私社,已經難得一見了。」
讀書人要求通史博知古今,講起道理來還是有用處的。也難怪中國人一說改革就喜歡托古改制,實在是這托古大有學問,幾乎什麼東西都能裝進去。徐平在河陰縣開辦合作社,有了空閒便就研究了一番社的古今變化,真是大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