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為什麼棉布沒有成為真正的商品?那時候的棉花品種不適合於大規模的機器紡織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因為中國完善的自然經濟制度。官府只是把棉布作為絲綢和麻布的替代品,作為貢賦徵收。能從農民手裡免費徵收,官府為什麼要組織人力自己製造?而私人資本從事紡織業,不管發展得多麼紅火,規模都遠遠不能與官府手裡徵收上來的數量相比,根本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官府憑藉手裡巨額的織物數量,可以輕易地摧毀任何私人紡織業。有這一座大山在上面,紡織業無論如何也發展不起來。再高效率的工廠,也比不上官僚隨隨便便用點手段從農民手裡徵收上來的規模,價格戰、規模戰各種市場手段完全沒有用的餘地。
有棉花這種具有商品潛力的作物,還要有三司這樣一個怪物。只有三司,才可以讓資本把棉花變成商品,官府的一切阻力在這裡都不存在。
在地方,三司就代表著政權,棉布的生產和銷售可以暢通無阻。三司可以用行政手段,直接消除阻力,甚至可以直接消滅競爭對手。
如果三司把絲麻的貢賦取消,代之以其他的物品,絲綢和麻布的競爭力將很快消失,棉布將飛快地占領市場。那個時候,就知道棉花的威力了。
現在,三司還是徐平說了算。寇瑊在上面頂住壓力,就是政事堂也輕易插不進手來,徐平在下面盡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丁謂剛剛倒台的時候,就連一個沒有任何差遣的館閣官員也可以罵寇瑊是「喪家狗」,甚至寫詩詞諷刺他,廣為傳播。現在誰還敢這麼做?
寇瑊知道這一切是從哪裡來的,他在三司的任務只有一個,就是替徐平頂住朝堂里的各種壓力。有皇上趙禎的支持,也沒人能夠把他怎麼樣。
徐平最少有一件事情是感激丁謂的,在他手裡,三司的獨立性強了許多。雖然還是政事堂的下屬部門,宰執還是可以直接插手三司的人事安排,但是日常事務已經能夠自己作主。對徐平來說,這就夠了。
對自己所做的一切,宰執官員理解最好,不理解也沒有關係。終有一天,事實會讓那些不理解自己的官員,不得不去理解。
把一切看完,到了院子裡。莊客早已經擺好桌椅,上了茶點。
沒有中午飯,為了保證下午的精力,總是要吃點東西填填肚子。以前習慣上是一些果子,配以茶湯。徐平都是喝散茶,只有在湯上下功夫,不再是平常的桂圓銀耳之類的,而換成了雞蛋、肉圓之類,更加飽腹。
下午就是採摘棉花,明天整套機器都會動起來,那才是重頭戲。
第158章 機器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