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貸哪來的利息?不向民間放貸,那向誰放貸?再者說了,設錢莊的本意不是不讓現錢流到市面上去,放了貸,那還不是又流出去了。」
徐平道:「所以,一定要有一個既能夠從錢莊借貸,又能夠防止錢流入民間的去處。我是這樣打算的,妨官營各場務,讓民間也成立場務。為防止跟現有的小作坊混淆,可以叫作公司,這公司可以由一人出資,也可以由數人持股,資產不入戶等,你們覺得如何?」
王堯臣問道:「為何要叫公司?」
「子曰:公者,數人之財,司者,運轉之意。叫作公司,是表示它是專為用錢謀利而設立的。這錢既是私人的,又不是私人的,官府從裡面抽稅算,私人從裡面按股取息。除此而外,這裡面的錢除非公司破產,不許隨便從裡面取錢出來。」(此處見備註)
王堯臣、李覯等人互視一眼,都一起搖了搖頭,還是不明白這公司到底是個什麼意思。
公司、企業這些獨立的經濟法人,是與商品經濟相適應而出現的,是為了使資本成為商品經濟生產、交換、消費、擴大再生產這樣一條鏈條的主導者。
在自然經濟條件下,公司沒有任何意義,不過是另一種形勢的手工作坊而已。
但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就完全不同了,資本只有從普通意義的上錢或者是資金中獨立出來,專門成為商品經濟的環節,才能夠完成商品經濟交給自己的任務。公司便就適應了這個角色,使資本成為社會的主宰。資金一旦進入了公司成為了商品經濟條件下的資本,便不再是具體哪個人的錢,而只是商品經濟鏈條的啟動基石。從這個意義上,公司的資本有社會的意義,不僅僅是哪個人的財產,不允許隨便從商品經濟鏈條中脫離。一旦資金大規模地從商品經濟的鏈條中抽離出來,離開公司,開始買房買地,買奢侈品,進行各種資金屯積的行為,毫無疑問,社會經濟就出現了大問題。
一旦把手中的資金投入到了公司,成為了工商業的資本,資金的性質便就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簡單地說,這些資本既是你的錢,也是社會的錢,具有雙重性質。這種雙重性質使資本不再由個人隨心所欲的使用,哪怕這個公司是你一個人所有。你所能夠隨便使用的那一部分金錢,只能是資本產生的利潤中公配出來的那一部分,資本必須按照商品經濟的規律來運行。權利與義務從來相輔相成,只有盡到了資本的社會責任,才能夠從商品經濟中獲得豐厚的回報。
使私人手中的資金成為商品經濟條件下的資本,從而具有了社會性質,不再由私人隨心所欲地掌控,這才是公司應該具有的意義。官方越是強調資本的社會性,堅持限制資本所有者的個人權力,資本主義便就越加向國家傾斜,極端自然是資本由官方所有。而越是強調資本的個人所有者權力,並強調保障這種權力,官方便就成了資本所有者的傀儡。
但不管向哪個方向傾斜,社會總是由資本來掌控的,資本而不是資本家是世界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