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告接過公文,還忍不住問道:「那孫沔的事情怎麼辦?我們轉運使司監察百官,總不能夠不聞不問。李留守現在就跟神仙一樣,除了五日大起居,再也見不到人影,西京城裡的官員現在可都在看著都漕呢,您總得拿個主意。」
「能拿什麼主意?」徐平站起身來,「奴僕犯事,做主人的必受牽連,但也只是牽連而已,還能逼著孫沔去還錢?依著那孫沔的性子,無論如何他也不會還的!現在只有把他貶出京西路,找個邊遠州軍處置了。我前幾日上過奏章,已經批了下來,你派人去找孫沔來。」
「都漕要處置孫沔了?這廝折騰了這麼久,您也是好耐性!」
「說實話,我也不想過問他的事情,在我手裡他鬧也鬧起浪花來!可李留守現在政務一概不管,也只能由我出面了。去吧,去吧,派人把他找來!」
楊告應諾,拿著公文,出了徐平的長官廳,派人去招孫沔。
徐平出了官廳,到院子裡大樹下的石凳上坐下,看著滿園秋色出神。
他是真不想管孫沔的事,本來留守司就不歸轉運使司管,何必去得罪這個刺頭?但是現在正是棉布大規模上市的時候,場務的事,民間跟棉布有關的生意,紛紛雜雜,徐平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一眾被騙了錢的官員權貴天天鬧個不休,對經濟影響不好。李若谷早就撒手不管事,徐平不得不站出來給這次的鬧劇畫上個句號。
童大郎到底捲走了多少錢?沒有人知道,甚至連個大略的數字都估計不出來。真正的大頭還是放出去的貸,借契被童大郎一把火燒了,別說是借了錢的人不會還錢,就是他們肯還,收了錢的中間經手人也不會把錢交給童主管,那徹底成了一筆爛帳。因為把借契燒了,童大郎還在民間落了個好名聲,這也算是劫富濟貧吧。
這個亂局的根源,還是童主管為首的那群人做了假帳,一明一暗,最後攪不清了。本來正規的借契,是要到官府認可的書鋪公證,當然是要收費用的。但童大郎這些人做的不是正經生意,這些手續統統沒有,借契一燒,想到書鋪那裡查底都查不到。再加上公司的帳目也是明帳暗帳分開,官面上的帳底查出去,跟實際怎麼也對不上。
一離了孫沔,童主管就是條鹹魚,被以分司官員為主的人堵門要債,最後實在不堪逼迫,一根索子套上房梁,自殺了事。明眼人都知道他是給孫沔背了鍋,而且肯定有不得不這樣做的理由,但也沒有辦法,不可能用這種辦法去逼孫沔。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不得不結束。徐平與王堯臣商量過後,讓他按照官府對童大郎和童主管兩人有關公司的帳目存底,徹底清查資產,按比例分給當被投錢的人賠償損失。童主管的家財全部籍沒,一樣按比例賠出去。奴僕跟主人是同居共財的關係,理論上說孫沔是要承擔連帶責任的,不過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從商鋪到公司,本來就是從以前的無限責任向有限責任的轉變,沒必要去走回頭路。
至於孫沔,不想拿錢出來,只有用官抵了,貶上幾級不可避免,只是看怎麼貶。
樹葉已經泛黃,不時從樹上飄落下來,落到地上。雖然每天打掃,地面依然鋪滿了落葉,一層金黃色,給人溫暖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