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平卻道:「事涉邊地軍情,怎麼能是小事呢?誥、敕若有,可以看党項元昊有沒有僭越之情。邊地多有人奏報元昊不臣,他發的誥、敕就是鐵證。有了這等證據,山遇惟亮投本朝就名正言順,元昊若要朝廷放人回去,我們放不放人就先占住了一個理字。」
張士遜冷冷地道:「蕃邦小國,見識淺薄,又不知禮儀,僭越之事不知道有多少,當不得真。就是拿到了誥敕,有不臣之處,難道就能憑此問罪元昊了?」
徐平拱手:「樞相,對於党項不臣僭越之事不聞不問,而本朝邊地州軍與党項有關的事情則小翼翼,生怕一個不好引起元昊的不高興,這樣做不對吧?君臣之禮天下大義,蕃邦小國無知樞密院便就當教導他們,教了不學,是他們的錯,朝廷師問罪別人也說不出什麼。」
張士遜冷笑:「無故興師,勞民傷財,非朝廷之福,智者不為!」
「興師以伐不臣,怎麼可能是無緣無故呢?軍隊食國家之祿,為朝廷臂膀,正該做這些事情。本朝待党項如父待子,兒子學不會,做父親的打罵教導是應該的。」
見剛開始不久,徐平就與樞密院的人頂了起來,這樣下去不是了局,晏殊道:「自澶州之戰後,天下承平數十年,軍備不修,禁軍能不能戰尚在兩可之間,豈可以動不動就喊打喊殺?徐平,且聽樞密把事情原委講清楚,再從容議論不遲。」
徐平向晏殊拱手:「相公既如此說,那下官便只著就是。不過,禁軍能不能戰不可作為對外苟且偷安的理由。在這種國家大政上作為朝廷的依靠,正是禁軍的本分。若是擔心禁軍不能戰,那便就要早修戰備,讓他們能打善打,才是常理。」
說完,徐平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坐下,正容危坐,等著樞密院講下去。
章得象小聲道:「事情應當為何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又是一回事,今天只論山遇惟亮的事情,不可再多生枝節。」
韓億見徐平再沒有說話,稍鬆了一口氣,接著道:「山遇惟亮自言曾派人見過都監李士彬,而李士彬則說沒有此事。到底如何,樞密院正在查,還沒有定論。」
說到這裡,韓億自己都有些心虛。幾個月過去了,連這種小事都查不清楚,這件事樞密院處理得實在有些說不過去。偷眼看徐平,見他肅容安坐,沒有再乘機發難,韓億的心裡鬆了一口氣,接著道:「此事最終被邊帥知曉,鄜延路上報朝廷,已令李士彬推卻,不接納山遇惟亮。樞密院也行文鄜延、涇原、環慶等路,謹備斥侯,如果山遇惟亮不待招而自來,則好言撫慰,令其返回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