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井田制徐平沒有興趣,但用軍隊的組織體系屯田,寓兵於民,開拓蕃漢雜處的河湟地區,卻是徐平想做的。只有如此,才能夠抵擋住周圍的遊牧民族,甚至形成優勢。小農小戶的生產方式,還是必須依賴官方的軍事力量才能生存,並不合徐平的要求。
張載低頭沉思,才發現一個井田制度,實際上蘊含了不少的學問,深究下去道理無窮。
抬起頭來,張載對徐平道:「經略,此次來秦鳳路,是要在本路用井田制屯田嗎?」
徐平笑著道:「正有這個想法。秀才,你要不要到軍中來幫忙?古人言,行萬里路強過讀萬卷書。學以致用,一件事情真正做過,比讀多少書都強。」
張載站起身來,拱手道:「學生敢不從命!」
徐平與梁蒨相視而笑,對張載道:「從京城來的路上,我行得急了一些,尚有十天才到秦州與曹知州交接的時限。這些日子你可以在家裡安排一下,有什麼難處,只管跟梁通判講,他自會幫你。五天之後,隨我一起去秦州,在極邊之地做出一番事業來。」
張載爭忙道謝,答應到時一定隨徐平前去。作為一路邊帥,徐平帳下用的人很多,也有自己徵辟低級官員的資格,不管是在帥司還是在州衙,都能安排人。
張載今年二十歲,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又自小心懷大志,又為朝廷為天下做出一些事情來。有這次機會,自然不會放過。
重新落座,徐平詳細問了張載平時讀的書籍。郿縣處於交通要道,特別是出川的人大多經過這裡,蜀地文化發達,帶著這裡也人文興盛。不過科舉卻有些寒酸,鳳翔府的進士很少,名師也少,張載的心思多是用於學術上,對於科舉文章卻不怎麼在意。
徐平吩咐譚虎,取了一套這些年國子監和三司刻的書的集子,送給張載。此次來到西北,徐平帶的書籍不少,除了聖賢之書,更有這幾年新政推行的書籍。除此之外,甚至還帶了大量佛經和技術類書籍,佛經給蕃羌,用宗教拉攏他們,技術書籍則是給地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