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世衡想了想,點頭道:「節帥此舉,比打幾場大仗還要難,若是成了,對朝廷來說便是長治久安之計。這樣,便先從秦州周邊的熟戶蕃落開始,剛好跟整訓蕃兵一起。蕃兵是一帳抽一兵,秦州三萬五千蕃兵,便就是三四萬帳,一二十萬人口。這些人全部都併到村寨堡里,便就有了基本力量,縱然有小的叛亂,也不需禁軍出動了。」
「好,便是如此。通判,你跟監軍王凱商量,怎麼行事,擬出一個章程來,拿來我看。」
說完,徐平又對魯芳道:「僅僅是並帳為村寨,還不足以讓蕃人馴服。村寨中不便,跟他們以前的日子比起來過得不好,蕃人終究還是會逃亡。魯芳,這要藉助你們橋道軍的力量了。凡是建村、寨、堡的地方,都要有道路通達。道路到了那裡,三司鋪子就可以開到那裡,外面的物資就可以運到那裡。而蕃人的牛羊毛皮和山間稀缺的藥材,可以由三司鋪子收購,販運到山外,甚至賣到中原去。讓蕃人能夠通過正經的手段賺到錢,買到自己心儀的貨物,才能讓他們真正做朝廷治下良民。為政之道,在導在疏,單單只是靠武力壓服強行管制是不行的。讓蕃人在朝廷治下過上好日子,才能解決根本問題。從這上面說,道路所至,便為宋土,不再是羈糜地方,你們橋道軍的擔子並不比戰兵的輕。」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要解決西蕃的問題,僅僅改變政治結構是不行的,那只是建在沙灘上的城堡,潮水一來,便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要想解決問題,還是要改變這裡的經濟結構,這就是三司鋪子來西北的作用。官方建立起貿易渠道,讓遊牧的牛羊可以正常賣出去,換來的錢買他們需要的物資。這種正常手段,比通過搶掠得到的利益更高,更能讓人過上好的生活,才會讓牧民真心支持朝廷在這裡的統治。
隴右包括河西之地自古以來就是半耕半牧的地方,大多數人口集中在河谷平地,真正在山間遊牧的其實不多。只要控制住了河谷的農業地區,縱然還有遊牧部族,也成不了氣候。蕃羌能夠跟中原地抗,必須先有自己的農業基地,才有本錢,單純只靠放牧牛羊是不行的。党項崛起的本錢其實是河套的農業,有了農業提供的物資,放牧的馬匹才能夠顯出戰力來。橋道軍把路修好,降低商業貿易的成本,三司鋪子把分店開到各寨堡,讓蕃羌之地能夠跟中原互通有無,這一帶最主要部分的經濟基礎便就改變了。
改變這裡的經濟基礎,再結合政治結構的變化,才是徐平經略西蕃的計劃。軍事力量和戰爭只是為這些動作保駕護航,並不是來為了打仗而打仗。
修了這麼多年路,魯芳已經習慣了這個職業,想了想對徐平說道:「節帥的意思我明白了,不過從京城的橋道軍只有三指揮,修這麼多路曠日持久。就是徵調民夫,管起來總不如軍里的人方便,也難以辦到。兩三年間,能把主幹道路修通就已經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