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著茶,徐平問兩人這一年的經歷。桑懌和高大全兩軍離開西北,分別調往河北路和河東路,趙禎給予了極高禮遇。特別是桑懌,考過進士,從縣尉做起,歷嶺南西北幾乎所有的戰事,徐平之下,軍功無人可及。不到一年的時間,桑懌已經拔到觀察使,建節指日可待。高大全不及桑懌,也已經做到了正任團練使,都是現今武將的頂尖人物。
兩軍中凡是指揮使以上的軍官,上及三代,從軍後的所有覆歷,趙禎都曾經詳細親自過目。他忍住了沒有親自去插手這兩軍的人事安排,但所有的人事變更,都要放到他的案頭看過,說不定還拿小本子記了下來。天下最能打的軍隊,肯定是要抓到皇帝手中的。
先從調出西北的這兩軍用心,是給徐平面子,隴右其餘各軍將來他也會如此做的。這是人之常情,作為皇帝,對於軍事力量自然會各外敏感。能夠先用心人事,而強忍住不去胡亂指揮,趙禎算是不錯的了。此時正是軍制將改的特殊時期,軍中人事趙禎會格外注意。
調往河北和河東之後,桑懌和高大全兩軍急速護張,趙禎把許多禁軍編到了他們兩軍的名下。此時桑懌所部已經近十萬人,高大全所部也有六萬多人。不過人增加了,趙禎實是不知道怎麼整訓,也找不到合適的人去做,面臨契丹的壓力兩軍抽不出人,只能先名義上在兩軍掛著。徐平回來之後,禁軍的改制整編才能真正開始。
宰相無事不統,軍事自然也包括在內,只要徐平回京了,朝廷有無數手段讓他參與到軍改中去。不直接去樞密院,離開了軍改最要害的人事,以宰相的身份參與軍改,制度上可以參謀把關。趙禎別的不會做,這種事情最是得心應手。
說過了這一年的經歷,賈逵搓著手道:「契丹不自量力,竟敢插手,想火中取栗!雲中一戰只讓他們小挫,依我說,就該全軍揮師北上,奪了燕雲看他們可還敢逞威風!」
明鎬笑道:「還不是因為離開得早,許多大仗錯過了,你心中不甘。看契丹的樣子,以後北疆也能以太平,還愁沒有大仗去打麼?」
徐平道:「參軍為的不是打仗,而是守衛國家,保天下太平。太平最好,戰事能少就儘量少。作為軍人,不打仗也有許多事情可做,以為就能閒下來了?」
「是,是,都護說得是!」賈逵一邊說著,一邊端起茶來,喝茶遮掩自己的尷尬。
看著兩人,徐平心中明白,調他們兩人回京,不只是護衛自己,極大可能會就此留在京城。明鎬是大中祥符五年的榜眼,就出身來說,可是硬得很。
大中祥符二年、四年、五年、七年、八年連續開科,科舉太過頻繁,明鎬那幾屆進士混得普遍不好。人的成就不只是看個人的奮鬥,還要看歷史進程,明鎬便就如此,趕在那個時間點了,前期仕途不順。不過有了隴右軍中的經歷,他的未來不可限量,官場上的前途比桑懌還要光明。桑懌官做得再大,成就限制在武將上了,明鎬則是可文可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