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臣曰有生存、生產、生活三物,爭端必起。彌爭以仁義,仁義德所化者也。」
「不行仁義,曰暴。暴則亂,亂則亡,雖有挽天之術而天下終不能救之。」
「或曰,內行仁義可存萬世乎?臣曰,不盡然也。蓋因天下行仁義,可安內。天下之外尚有化外之邦,御外寇,彌內爭之仁義之道終不能用之。」
「天道有常,不以堯存,不以舜亡,天之為天,世間萬物皆在其中也。化外化內,皆天之所臨也。天無偏,有德而無仁義,行仁義而求天祐之,是欲使天偏耶?天必不偏,求之終無果。子曰君子求諸己,此其謂歟?御外寇以刀兵,興武事。此外事也,不可與內政混同,混則必有所失。天無偏,內事本於人,不本於天。可感可求之天,非天也。」
「或曰,子之謂天無偏,故有德而無仁義者。朝廷以仁義治國,是朝廷於民有偏耶?」
「臣言,朝廷實有偏也。無偏,則法度不當立,制度不當行,使民自治可也,何必有朝廷。朝廷在,則必偏,無偏無朝廷。」
「或曰,朝廷必偏,則偏於官耶?偏於民耶?」
「臣言,官為朝廷之官,朝廷何偏,官何偏,官不依朝廷之偏而對民私偏之,則失仁義之道,失其職也。朝廷之偏,不在官與民,在民與民之間耳。」
「或曰,百姓皆朝廷之民也,如何偏之?是偏貴者耶?偏賤者耶?」
「臣言,民無貴賤,以貴賤分之,朝廷之失也。天下但有為人傭作者,以其力取雇值而全活,古之力有餘而生產之物不足之遺意也。以人為奴僕,別貴賤,非聖人之意也。」
「或曰,朝廷之偏不在官民之間,不在貴賤之間,偏何也?」
「臣言,朝廷之偏在勢力之家與平苦之家也。何為勢力之家?其所用生存、生活、生產之物,有不勞而獲而取之於他人者。何謂平?自給自用而自足,凡非自產之物用之皆貿易而來者也。何謂苦?自產之物,為他人所取者。自用尚不足而奉之他人,豈不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