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到這裡,吳育見徐平停了下來,終於出了一口氣。這樣長篇大論的君臣之對,於起居官真是個苦差事。不但是要記,還要理解其中的意思,吳育一心二用,著實辛苦。
見徐平喝了口茶,坐下歇息,吳育上前道:「宰相有暇,可否下官一時這惑?」
徐平道:「但講無妨。春卿盛名負天下,我有解之不明者,莫笑我。」
吳育忙行禮不敢,道:「宰相講天下事,必本於二三論之,何也?」
徐平道:「這卻有本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萬物生焉。天下事二三論之,以皆道化之二三也。上古之時民無爭,一也。生有餘,有不勞而獲者,有勞而不得者,天下之民由一而生二焉。二必爭,是故有朝廷。勢力之家、平苦之民、朝廷,三也。三而生萬物,天下之事,莫不由此三來者。是故治國理政,必本二三之論。」
為什麼把前世的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的進化,改為了原始大同、現今之世和未來大同之世三個階段,是因為解釋這個歷史規律的哲學基礎變了。共產主義把歷史劃分為那樣幾個階段,哲學基礎是矛盾論和辨證法之否定之否定。徐平做三段劃分,是把哲學基礎改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道生萬物,即把階級鬥爭理論徹底地中國化。
他前世是把否定之否定作為當然正確講述的,在這個基礎上,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哲學,評價就只剩下了有辨證法的正確思想,但很樸素。
矛盾論的基礎,事務發展的內因起主要作用,即內部鬥爭為社會的主要矛盾。矛盾的發展演化為否定之否定的過程。奴隸社會是對原始社會的否定,封建社會是對奴隸社會的否定之否定,一直延伸而發展下去,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鬥爭,最終會出現否定之否定,無產階級終究會勝利,同時迎來新的共產主義社會。
這是共產主義理論社會演化的哲學基礎,本自於歐洲的辨證法傳統。有了這個哲學基礎,才有了無產階級終將會勝利,共產主義必然會到來的結論。
意識形態是一套完整的理論,從哲學基礎開始,對歷史的認識,延伸出去。正因為其科學性,嚴密性,才能被認為可以指導現實,走向未來。
否定之否定來自於歐洲的辨證法傳統,是一種哲學。共產主義理論把這種哲學思想引入到了階級鬥爭的分析中,才出現了社會階段的劃分,才出現了共產主義的必然,社會主義才成為科學社會主義。沒有了這個哲學基礎,則共產主義就成了空想。
把階級鬥爭的哲學基礎替換成中國傳統的道生萬物,就出現了社會發展的三斷論,原始無階級社會,階級分化社會,政權出現階級調和的社會。三生萬物,意味著有政權的階級社會將長久存在,奴隸、封建、資本主義、社會主義這樣的進化就消失了。
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對社會發展的解釋,即從民無爭,到民有爭,到出於調和的目的出現政權。即政權的出現,不是為了實現階級壓迫,而是為了階級調和,這是從先秦諸子一直延續到韓愈和柳宗元的社會發展觀。在這個基礎上構建聖賢政治,而有了對上古三代無爭之世的美好描述,有了對未來大同之世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