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恢復燕雲,現在時機確實還沒有成熟。這一點徐平知道,呂夷簡也知道,但這不表示不能對契丹訛詐一次。乘著勝州之戰獲勝的餘威,趙禎北上大名府,宋朝向河北前線大規模地增兵,同時在豐勝路和河東路向契丹施加軍事壓力,逼著契丹進行軍事對峙。
哪怕一個收不住手,發生了戰事,只要不真地大規模攻入契丹境內,就一切可控。只要逼著契丹,在春夏之交點集起六七十萬兵馬來,哪怕一仗不打,契丹也支撐不住。
台諫官員交章論奏此舉魯莽,大量的中下層年輕官員卻表示支持。甚至有人提出,契丹建西京無端生事,不如朝挾勝州大勝之威,擁兵北上,直下燕雲,建不世武功。
建功立業誰都想,趙禎卻知道現在不是時候。真要打仗,也不應該是他親征,而是選派合適大帥,統大軍北伐。他爹真宗宗帝北上澶州親征,算是獲得了大勝,實際上完全是個木偶,戰事指揮是由寇準帶著一幫宰執完成的。幾次真宗失去信心,想要南撤,都被冠准帶著人逼了回來。澶州一戰,真宗鼓舞了士氣,賺了個名聲。
隨著爭論越來越激烈,趙禎沉不住氣,把眾宰執召到崇政殿商量。
事情重大,此次除了諸位宰執,還有翰林學士宋庠、劉沆,直學士院張方平,御史中丞賈昌朝,和三司使王堯臣。重要的官員里,就差知開封府任布沒到。
行禮如儀,趙禎吩咐賜座。
等到眾人落座,趙禎道:「契丹不遵誓約,升雲州為西京府,為禍不小。眾臣商議均覺不能不應對,不然敵不知進退,步步緊逼,日後難以收拾。是以本朝整治北京宮室,設留守及僚佐官員。恐契丹不知本朝之意,我欲統兵往巡北京大名府,眾臣以為如何?」
賈昌朝捧笏道:「陛下北巡,必統大軍,雖無親征之名,實有親征之舉。契丹如何能夠不應對?到時兩國重兵雲集北境,一個不慎,打將起來,恐河北之民被無妄之兵災!」
張方平道:「党項已滅,四海昇平,此時正是天下休養生息的時候。還望陛下念上天有好生之德,不要妄動刀兵。大國自有氣度,豈可因小事而興怒,與大國交惡。」
眾宰執均不說話,王堯臣也保持沉默,新任翰林劉沆道:「夷狄畏威而不懷德,此次契丹建西京,本朝若不能謹慎應對,恐讓契丹生僥倖之心。」
張方平道:「建西京終是契丹內事,並不違誓約。本朝可遣一使,責其即可。」
劉沆道:「升雲州為西京,契丹擺明了是針對本朝。誓約不過一紙而已,據之與契丹交涉。若是把此紙當作律令,則有失大體,終遺禍於國家!」
宋庠最近一直因為他兒子違法,受到很多彈劾,在一邊保持沉默。劉沆和賈昌朝、張方平爭執不休,認為絕不能對契丹的舉動縱容,朝廷必須作出應對。
呂夷簡皺著眉頭,見雙方爭論不出個結果來,問王堯臣:「若是陛下北巡,三司錢糧可還充足?京城近三十萬禁軍,當有二十萬人隨陛下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