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挺面帶微笑,看著韓社長的面色,過了一會道:「社長,我有一事相告,煩請一起拿個主意。我為監社使,朝廷說得明白,只是知會社事務,並不安排。」
韓社長忙道:「有事通判官人儘管吩咐,小的們照行就是。」
「商量,只是商量,監社使並不干涉會社事務。」蔡挺面帶微笑,「依著朝廷律法,天下會社,有幾樣是不能夠做的。第一條,就是不能涉教。」
韓社長一愣:「官人的意思,是說我們這社,朝廷律法不得開麼?」
蔡挺點頭:「不錯,依著朝廷律法就是如此。——社長莫急,我來不是要讓你們把社散了,而是商量。到底該如何做,又能讓你們做下去,還不違朝廷律法。」
韓社長一頭霧水,會社不許涉教,沙州一大半的社都要解散。當然現在有西平王,大家供佛有了方向,佛社解散倒也沒有什麼。但是許多寺廟,是由佛社供養的,沒有佛社了以後如何生存?毀寺滅佛,朝廷是要損大功德的。
功德虛無飄渺,徐平及一眾宰執,是不信真有西天佛國的。但是換一種說法,功德代表的就是人心,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在佛國毀寺滅佛,是要大失人心的。
真宗的時候,士大夫中曾經廣泛流行過佛教。當時有錢塘高僧省常,立淨土社,社首就是宰相王旦。參加淨土社的,士大夫就有一百餘人,各種身份的有一千餘人。王旦為淨土社首,並不是說他就是個虔誠的佛教徒了,只是當時有一種想法,就是藉助佛教淨化人心的作用,對天下施以教化。此事無疾而終,隨著儒家興起,便沒人再提起了。
有淨土社這個先例在,徐平不許因教立社其實阻力不小。所以此事不能強推,只能一步一步慢慢來,更加不能夠訴諸武力。徐平的目的,也不是防止藉助宗教會社會引起社會動盪,甚至謀反。雖然歷史上宋朝有人把傳承久遠的白蓮社發展成了白蓮宗,傳到後世成了白蓮教,在元明兩朝多次因教起義。那是政權的問題,不是宗教會社的問題。沒有白蓮教也會有其他什麼教,本質是社會矛盾,白蓮教只是個載體而已。包括淨土社在內,這個時代的很多宗教會社,都有白蓮社的淵源。廬山白蓮社是正規宗教活動,不是邪教。
不許宗教結社,是為了把宗教,特別是佛教的管理制度,徹底納入到僧錄司一直延伸到州縣的系統中。以這種辦法,完成對宗教的世俗化,不許宗教獨立於社會管理之外。
蔡挺心中早有辦法,對韓社長循循善誘,一點一點引導到自己的設想中。這個社出了張佛奴,影響力非同小可。只要韓社長按照自己的辦法做了,其他的社就好辦了。
這個辦法,就是把沙州現在所有的佛寺,統一納入到僧錄司的管理系統中。規模夠的系帳,比內地要求可以低一點,比如有房一百間,便可系籍。其他的小寺,全部作為這些系籍寺院的分支,由他們派人去主持。民間信眾要做功德,不再立社,而是到附近的寺院裡,由寺院統一組織。凡系籍寺院,全部實行十方住持制,便於官府管理。當然,相應的規格也高,紫衣法號獲得容易,以後還會分出等級制度。蔡挺推行的,是徐平需要的辦法。
第55章 晏殊之論
政事堂里,徐平和章得象翻看著沙州來的公文,討論著那裡的局勢。
自太平興國年間設譯經院,後改名傳法院,天禧年間自丁謂始,形成以宰相兼譯經潤文使的制度。此時中書是章得象兼譯經潤文使,宰執中名義上跟佛教關係最密切的人。徐平有意在中書設置統管天下宗教的制度,關於佛教的事情多與章得象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