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德為金,色白,在西,父德為木,色青,在東。在國國人尊父,用父命得人之理也,知世通理而尊之。此國之理,家之禮也,人之禮也,人之行也。在野則尊母,用母心查理也,得自然之理。在野則隨心所欲,此人之性情也,人之行也。」
「母色白,野之色白,白為主。白實無色,生五顏六色,合為七色。七色合一,則目中無色。故生於母,收於母。父色青,國色青,青為主。青主生,故國內欣欣向榮。」
「春為母,母心而生,母愛而長。人之初,人之幼年,人之少年,等而平之,此年當總男女,不可專指,專指亂名。春長至夏榮為青,是為青年。青而為父,父教育成長,人生欣欣向榮,盛極而為夏。春天開花,夏天生長,秋天結果,春華秋實,秋天便是我們收穫的季節。收穫的時候,父母都回來了。如果沒有明德,便不能知道,不知道沒法跟人打交道,必須要父母帶著才能到真正的世界之外去。理不通,不知道,秋天無果可收,後面的事情就是如果,如同有個果實。此即為冬,父母不在,我們要獨自抵抗大自然。父母把人界劃分為二,各守一塊,父守之處為國,母守之處為野。國內堅守住人道,則人之性情不失,只是蒙昧而已。野外則只剩性情,隨心所欲,自生自滅。那裡滅了就是滅了,心中之靈已失,心入混沌當中。有生於無,無中生有,最終重新歸於自然之無。野外是母親用自然之道無中生有的,文明會自己從那裡生長出來,被堅守國中的人所去學習理解,最終同化。同化就是通野外文明的理,從而同心同理,人的同化只是做國人,野人,要不要守住自己的本心。這個學習理解的過程,就是法天象地。學父之法,去象母之地,自己的心理成長,自然的理也在成長。身內身外之理合一,則為明理知道。」
「周德即為春秋,助長而不知生,不知生也就不知收,沒個結果。易周德,才能夠結出果來,此為周易。凡事一分為二,去學習的理。這個道的理是三,春夏還要有秋,易了周德秋天才是真的秋天。分外二的自然和人合為一體,即為合道,合道通天地人和自然的理,理通於人,通則為同,是為大同。合道之果即為道果,有了這個道果,父母大人才知道有了果實。此時人心與自然合為一體,這個世界就是真實的世界。成了真人,才能出去跟人打交道,不然不知道,不通理,出去沒禮,沒法見人。不成真實世界,大人、巨人都是自己想出來的,實際上是小孩,必須父母帶著去見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