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輔:「朕問的那件事,重明還沒有給朕答案。三十二年前,一切與重明無關,今日朕想過許多人,哪怕是那王詮朕都想過,他會進宮,獨獨沒有想到,是你來了。你怎的就來了,這又是何苦。」
紀翁集心中波瀾起伏,他慎重鄭然地望著眼前這位帝王。數十年來風風雨雨,他自認是最了解對方的人,卻終究猜錯了這人的心思。可這世上,真的有人能明白帝王心嗎?
想通後,紀翁集道:「陛下說朕不是先太子黨,不是松清黨。」
趙輔臉色微變,他故作平靜:「朕說錯了?」
紀翁集:「陛下未曾說錯。臣不過一個二甲同進士出身,如何能成為松清黨,能入了先太子的眼?只是那一年金榜題名瓊林宴,臣出身貧寒,不堪酒醉,出盡了洋相,被同桌進士暗自取笑時,有一人扶了醉酒的臣一把,對臣說,天下英傑,莫問出處。」
趙輔已經知道了那人是誰,龍袍下,他的手指握緊成拳。
紀翁集深深看了他一眼,笑道:「陛下,天下何人不喜歡趙璿啊!」
紀翁集轉身離去。
他一走,福寧宮中傳來瓷器碎落的聲音,響了許久,遲遲不斷。
左相離開福寧宮時,恰巧遇見了進宮面聖的刑部尚書耿少雲。耿少雲見到他,大為吃驚,行禮道:「見過紀相。」
紀翁集回了一禮,卻沒有開口回應。
耿少雲在福寧宮外等了許久,終於,趙輔傳他進殿。耿少雲見到滿地的碎片,心中震驚,他冷靜地走到內殿,恭敬地作揖行禮。趙輔沒有力氣地看了他一眼,然後痛心疾首地說道:「望青,朕心寒啊!」
正月初九,這場浩浩蕩蕩的逼宮鬧劇終於落幕。
妖僧善聽迷惑聖聽,惑亂朝堂,於天子病重時伺機作亂,押入天牢,聽候處決。左相紀翁集暗通妖僧,為非作歹,伺機逼宮,念其為國操勞多年,勞苦功高,剝其官位,安度晚年。
四皇子趙敬、五皇子趙基誤信賊人,致使盛京兵亂,撤其官職,閉門靜思己過。
擢升右丞徐毖為左相,刑部尚書耿少云為右丞,吏部右侍郎余潮生為刑部尚書。
這一連串的升官貶謫,看得群臣眼花繚亂。然而讓人最沒想到的是,皇帝調秦州府尹趙靖回京,任吏部右侍郎,官居三品。
趙靖是紀翁集的得意門生,紀翁集被褫奪官位,趙靖卻終於苦盡甘來,回京做官。
正月十六,開平三十二年的第一次大早朝,群臣聚集於紫宸殿中,唐慎也看見了從秦州千里迢迢趕回來的趙靖。
皇帝的身體似乎依舊不大好,經歷了一場稀里糊塗的宮變後,他更加蒼老了幾分,但眼神卻愈發凌厲。這時候,哪有人還敢認為皇帝大限將至。一個大限將至的皇帝,能在那場混亂的宮變中突然醒來,掌控大權?
一些臣子已然猜到了些許真相,還有不明真相的官員膽戰心驚,更加敬畏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