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親愛的阿朱納,啊!財富的得主,如果你能夠將你的心意不偏離地固定於「我」,便追隨巴帝瑜珈的規限原則,這樣你便會培養一個達到「我」的願望。
如果你不能夠修習巴帝瑜珈的規條,你便試試為「我」而工作,因為通過為「我」工作,你便會達到完整的階段。
如果你不能夠在這個意識中工作,便試試去工作但是卻放棄你所有活動的結果和努力自處。
如果你不能夠進行這修習,便應該從事於知識的培養,比知識的培養為佳的便是冥想,比冥想為佳的便是活動結果的遁棄,因為通過這樣的遁棄一個人便能夠得到平靜的心意。
誰並不妒忌,對所有的生物體都很友善,並不以為自己是擁有者,免於虛假的自我,在快樂和在苦惱中穩定自處,經常地感覺到滿足,以堅定的信心從事於奉獻性服務,他們的心意和智慧集中固定於我,與「我」相符--這樣的一個人對「我」很親切。
誰並不將任何人置於困境,並不為困難所打擾,穩定地處於快樂及苦惱中,這樣一個人對「我」很親切。
一個並不依靠一般活動常規,純潔的,精練的、沒有顧慮的、免於所有痛苦的,和並不努力於一些結果的奉獻者,對「我」很親切。
誰並不緊握歡樂或悲哀,誰不哀悼或想欲,及誰遁棄吉兆和不吉兆事物兩者,他便對「我」非常親切。
誰平等地對待朋友及敵人,平衡穩當地處於名譽及不名譽、熱和冷、快樂和苦惱、名譽與毀謗,經常地免於沾染、經常地保持靜默及滿足於任何東西,不顧及任何居所,堅定於知識中及從事於奉獻性服務,這樣的一個人對「我」很親切。
誰追隨這不能被毀滅奉獻性服務的路途和誰完全地以信心將自己從事於「我」,將「我」作為至尊的目的,這樣的一個人對「我」非常、非常地親切。
這樣便結束了巴帝維丹達對史里瑪博伽梵歌第十二有關於奉獻性服務各節的要旨。
第十三章自然、享受者和知覺
阿朱納說:「啊,親愛的基士拿,我想知道巴克蒂(自然),普努沙(享受者),場所及場所的知悉者,知識及知識的終極。」萬福的主跟著便說;「啊,昆提之子,這個身體稱為場所,而一個知道這身體的人變稱為場所的知悉者。」
啊,伯拉達的俊傑,你應該知道「我」也是所有身體的知悉者,去了解這個身體和它的擁有者稱為知識。那是「我」的見解。
現在請聽「我」簡潔地?述這活動場所與及它的組識怎樣,它的變更怎樣,它在何時產生,那場所的知悉者是誰,他的影響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