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德行。其不預四科之列者,亦未嘗不於四科中各有 其地位。此特指其較為傑出者言耳。 疑辨二十一 宰我、子貢同列言語之科。孟子曰 :“宰我、子 貢善為說辭 。”又曰 :“宰我、子貢、有若,智足以 知聖人 。” 宰我曰 :“以予觀於夫子,賢於堯舜遠 矣 。”在孔子前輩弟子中,宰我實亦矯然特出,決非 一弱者。惟論語載宰我多不美之辭,史記仲尼弟子列 傳有雲 :“學者多稱七十子之徒,譽者或過其實,毀 者或損其真,” 竊疑於宰我為特甚。語詳拙著先秦諸 子系年宰我死齊考。 孔子於諸弟子中特賞顏淵。嘗親謂之曰: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七) 論語記德行一科,有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而 顏淵褒然為之首。此四人皆應能舍之則藏,不汲汲於 進取。孔子所以更獨喜顏淵,必因顏淵在用之則行一 面有更高出於三人之上者。故孔子獨以惟我與爾有是 稱之。
2
顏淵問為邦,子曰 :“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 周之冕,樂則韶舞。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 殆 。”(十五) 此章孔子答顏淵問政,與答其他諸弟子問如子路、 仲馬、子夏諸人者皆不同。孔子詳述為政要端貴能斟 酌歷史演進,損益前代,折衷一是。其主要的禮樂上 求能文質兼盡。不啻使政事即如一番道義教育,陶冶 人生,務使止於至善,而於經濟物質方面亦所不忽。 惟均不涉及抽象話,只是在具體事實上逐一扼要舉例。 至其間種種所以然之攻,今既時異世易,無可詳論。 惟行夏時一項,則為後世遵用不輟。今即就孔子之所 告,足證顏淵有此器量才識,故孔子特詳告之行,又 以用之則行許之也。 子曰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 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六) 孟子: 顏子當亂世,居於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不 堪其憂,顏子不改其樂。 是顏淵之窮窘屢空,生事艱困,蓋亦在孔門其他
3
諸弟子之上。宋儒周濂溪嘗教程明道、伊川兄弟,令 尋仲尼、顏淵樂處,所樂何事?成為宋元明三代理學 家相傳最高嘉言,而顏子之德行高卓,亦於此可想。 顏淵死,子曰 :“噫!天喪予!天喪予 !”(十 一) 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槨。子曰 :“才不才, 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 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後,不可徒行也”(十一) 史記孔子世家: 伯魚年五十,先孔子卒。 是伯魚之卒,孔子當年六十九。顏路,淵之父, 少孔子六歲,最先受學於孔子。孔子既深愛顏淵,故 顏路有此請。然喪禮當稱家之有無,安於禮,斯能安 於貧。孔子拒顏路之請,亦即其深賞顏淵之處。墨家 後起,以崇禮厚葬破財傷生譏儒家,可見其未允。 顏淵少孔子三十歲,年四十一卒,孔子年七十一, 在魯哀公之十四年。孔子曰 :“道之將行也與,命也。 道之將廢也與,命也 。”(十四)孔子於顏淵獨寄以傳 道之望。亦盼身後,顏子或猶有出而行道之機會,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