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喜不自禁,又問:“那這個官位能坐幾年?”
李璇答道:“請恕我直言,這個煙筒里火已無多,一旦熄滅則全為灰燼。您即便將來炙手可熱,也風光不了多久啊。”
翰林尷尬不已,訥訥地說:“那您看我壽數幾何呢?”
李璇搖了搖頭,說道:“銅器原可經久,但誰有見過百年的煙筒呢?”
翰林扔下煙筒,悻悻而去。
同時在座的一個郎官(相當於現今部委的司長),順手又拈起這個煙筒求測,要試試李璇,看他還有什麼話說。
李璇說:“這個煙筒火已熄滅,看來您必是坐冷板凳的官。煙筒剛才已放在炕桌上,您必然是曾經受過處分,官職停頓。現在又拈在手上,是有人提攜,重新起用。您將來尚有熱時,不過得意之後又與前面那個翰林命運相同。”
清朝有名的筆記小說,除了《閱微草堂筆記》、《聊齋志異》外,還有袁枚的《子不語》,所謂“子不語”者,當然都是怪力亂神的故事,裡面也有李璇的故事。
在《子不語》中,李璇已經自稱“李半仙”,視人一物便能知休咎吉凶。
少詹彭芸楣與翰林沈雲椒曾同往占卦。彭芸楣指著一枚硯台問仕途。
(少詹即少詹事,詹事府輔官,輔佐詹事等主官,清時品級為正四品。詹事本掌皇后、太子家事。但清朝除康熙外不立太子,因而詹事府掌經史文章之事,無實際職事。)
李璇說:“硯台石質厚重,形有八角,這是八座之像。”
所謂八座在清代是對六部尚書的稱呼,彭芸楣自然有得意之色。
李璇接著說:“只可惜,這硯台是文房所需,並非封疆之料啊。”
沈雲椒此時拿起掛在架上的手巾請問終身。
李璇說:“手巾清白潔淨,您真是玉堂高品。但只可惜邊幅太小,雖然冰清玉潔,總不是朝堂大器啊。”
彭沈二人倒也達觀,視之為遊戲而已。正笑語間,又有一位雲南某同知來占卜。這位通知拿了一個煙管。
又是煙管!
李璇沉吟片刻說:“管有三截,鑲合而成,您居官也有三起三落,對否?”
同知說:“對!”
李璇隨即說:“您此後為人也須改過,不可再如煙管。”
同知不解其意:“什麼意思?”
李璇說:“煙管是最勢利之物,用得著他,渾身火熱;用不著他,頃刻冰冷。”
同知大笑而去,笑聲中掩蓋的不知是尷尬,還是慚愧,抑或是沮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