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等人在採石一帶為備戰而忙得不亦樂乎,那郭天敘、張天祐及陳野先等人似乎就更加地忙碌。因為求勝求功心切,恨不得馬上就打進集慶城裡,所以,從採石到集慶,七十多里路程,郭天敘、張天祐及陳野先的五萬大軍,幾乎只用了半天時間就走完了。站在集慶城郊,看著仿佛伸手可及的集慶城樓,郭天敘和張天祐激動得心都要跳出嗓子眼兒了。集慶城確實很大,內城外城加在一起,差不多有方圓幾十里那麼大的範圍。郭天敘雖然心情很激動,但一時間也拿不定主意該從何處向集慶城發動攻擊。在張天祐的印象中,南門元軍的防守看起來並不很強。於是郭天敘就作出決定,把南門作為主攻的方向。陳野先對此沒有什麼意見,只是向郭天敘請求,讓他帶著他的手下去攻打集慶城的東門。陳野先的理由是,守東門的元軍大將恰是他的弟弟陳兆先。陳野先對郭天敘、張天祐道:“如果我能說服我的兄弟歸降,那我們就不用打了,直接可以從東門開進集慶了。”不用打便可以占領集慶,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所以郭天敘和張天祐幾乎沒有考慮就同意了陳野先的請求。
郭天敘和張天祐帶三萬人馬駐札在集慶城的南門外。陳野先帶著兩萬部下去了東城外。雙方約定,先讓陳野先派人進城去說服陳兆先,如果說服不成,再同時向集慶發起攻擊。陳野先真的派了一個手下進了集慶城。只不過,那手下進城並不是去“說服”陳兆先,而是給陳兆先帶去了一封信。信也不是給陳兆先看的,而是叫陳兆先把信轉呈給元軍駐集慶城主帥福壽。福壽看了陳野先的信後,思忖了約有半個時辰,然後派人把元軍水軍統帥康茂才喊來。福壽、康茂才和陳兆先幾個人又仔仔細細地商議了約有一個時辰,之後,陳兆先就單人匹馬地出了集慶城。苦苦等待消息的郭天敘和張天祐,終於等到了陳野先的一封信。陳野先在信中稱,他的弟弟陳兆先同意歸降,現已來到他的營中,但陳兆先對歸降後的待遇有些顧慮,不知道紅巾軍究竟會怎樣對待他,所以陳野先請郭大元帥和張元帥到他營中走一趟,當面把話對陳兆先講清楚以打消陳兆先不必要的顧慮。陳野先的這封信顯然是詭計,可是,郭天敘和張天祐卻對此深信不疑。郭天敘和張天祐竟然只帶了一百多個親兵就急匆匆地趕往陳野先的大營了。
這些人自然成了陳野先的刀下鬼。殺了張天祐和郭天敘後,福壽傳令陳野先、陳兆先及水軍統帥康茂才:開始行動!
駐紮在集慶城南郊外的那三萬紅巾軍官兵可就遭了大殃了。首先,他們遭到了陳野先和陳兆先兄弟從東邊發起的攻擊。還算不錯,還活著的紅巾軍官兵還知道一個勁兒地往採石方向跑。紅巾軍官兵拚命地在前面跑,三路元軍就拚命地在後面追。準確點講,是兩路元軍在追。正如朱元璋所料,那福壽命令康茂才率兩萬水軍乘船南下,直取太平。
這一回,福壽是傾巢出動了。他的意圖是,跟在那三萬紅巾軍的後面窮追,一鼓作氣拿下採石再拿下太平,永絕朱元璋這一心腹之患。也就是說,如果朱元璋不早在採石一帶布下戰陣,那福壽的這一戰略意圖恐怕就實現了。因為單就軍事力量而言,元軍顯然比朱元璋強大。假如朱元璋真的被福壽打了個措手不及,那朱元璋似乎只有逃跑的份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