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節 向應天城開進
陳友諒本來想,二十多萬大軍,六七百艘戰船,攻打一個小小的太平府,還不像隨手捏死一個螞蟻那樣輕鬆自如?然而,陳友諒一連向太平猛攻了三天,竟然沒有攻下來。陳友諒連攻太平三天失手,固然與太平府城牆比較堅固有關,但更主要的,還是因為駐守太平的朱元璋的將領太過英勇了。因為太平是應天城的南方門戶,所以朱元璋就派了兩個得力大將鎮守。一個是在朱元璋軍中赫赫有名的黑臉猛將軍花雲——花雲的勇猛之名,在朱元璋軍中僅次於常遇春,另一位大將叫朱文遜。如果花雲和朱文遜的身邊,有個一兩萬人馬,那陳友諒要想拿下太平城,恐怕很不容易。只可惜,由於朱元璋在長江沿線及皖南浙東一帶發展太快,兵力都分散了。當時的花雲和朱文遜的身邊,只有3000兵馬。3000兵馬要想抗住陳友諒的二十多萬軍隊,真是談何容易。所以,儘管花雲和朱文遜連續打退了陳友諒的三天進攻,但手下的弟兄已所剩無幾,而且,在第三天的戰鬥中,朱文遜不幸中箭身亡。
儘管花雲勇猛抗敵,但最終還是被陳友諒抓住亂箭射死。
攻占了太平之後,陳友諒十分得意,以為應天城指日可下。他這麼想當然是有道理的。應天城內,朱元璋的兵馬不過十萬,而水軍只有一百多艘戰船,短時間內,朱元璋還無法從別處調集兵馬,即使朱元璋有時間從別處調集軍隊,那朱元璋的地盤就得大大地收縮。
所以,陳友諒反而不急於去攻打應天了。一是應天畢竟是朱元璋的大本營,要去攻打,總得要準備準備;二是陳友諒以為,在攻打應天之前,自己得先把一件事情做了。
陳友諒派親信張定邊把皇上徐壽輝接到太平,後又殺死了徐壽輝,還對外謊稱皇上暴病不治而崩。
殺死徐壽輝的第二天,太平一帶連天的大雨。雨點不僅密,而且大,砸得人都不敢輕易地睜眼。然而陳友諒等不及了,帶著一幫人,冒雨跑到太平附近的五通廟裡,先祭天地,後祭祖宗,然後就自封為皇帝。為顯示與徐壽輝的不同,陳友諒改“天完”國號為“大漢”,將都城從漢陽遷至江州。原先的“天完”政權,鄒普勝是太師,為表現自己“知人善任”及籠絡人心,陳友諒依然讓鄒普勝做“大漢”政權的太師。只不過,鄒普勝是有職而無權,真正有權有勢的,是張必先和張定邊二人。張必先做了“大漢”的丞相,張定邊做了“大漢”的知樞密院事,還兼著太師職。從此不難看出,鄒普勝雖是太師,充其量不過是一個擺設罷了。匆匆稱帝之後,陳友諒命張必先、張定邊二人速回漢陽,帶上鄒普勝等一干原來的“文武百官”,遷至江州,營建新的皇宮,等他打下應天后去享用。接著,陳友諒又派人去蘇州同張士誠聯繫,約張士誠一同出兵。陳友諒的意思是,張士誠從東邊向應天攻擊,他從西邊向應天攻擊,東西夾擊,一舉將朱元璋徹底消滅。陳友諒以為,張士誠接到他的信後,一定會欣然同意向應天出兵的,因為朱元璋是張士誠的最大威脅。然而,陳友諒未能等到張士誠的回音,卻等到了朱元璋的水軍統帥康茂才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