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如此,活人不惜任何代價讓鬼魂感到心滿意足,以便使死者的魂靈在另一種生活中不會因為沒有這些東西而忍受貧窮之苦,使他們在新的環境中不致成為不幸者。
如果死人是某些重要人物,則必須供給他維護其等級而需要的一切。中國許多少數民族的喪葬儀式,也同樣表明了活人對死者靈魂的崇敬、信仰。中國藏族中的天葬,就具有濃厚的宗教遺俗。天葬又稱"鳥葬",人死後用亡者自己的腰帶和衣捆綁,置於空房或帳篷的角落,用布或衣物遮蓋,點上酥油燈以示祭奠,並請喇嘛念經三天,即認為死者的靈魂已經升天。然後,將死者背到天葬場,把死者的衣服脫掉,由天葬師將屍骨分解成碎塊,禿鷲雲集而來,將屍體食盡,這樣才認為死者真正到另一個世界去了。
高山族的裸葬,也是一種具有靈魂崇拜的葬俗。人死後將衣服脫去,用鹿皮包裹,把屍體抬到山頂,打開鹿皮,暴露裸屍,再把死者生前穿過的衣服蓋上,以示殉葬。他們認為這是還"潔"而去。屍體雖然裸露,但靈魂都已穿上了衣服,在他們看來人死後軀體無關緊要,重要的是使無形的靈魂離開肉體而存在。
解放前,在蒙古族一些牧區,還有一種叫做"野葬"的習俗,其形式與天葬頗為接近。人死後,用木輪車拉著跑,一直到屍體掉下來為止,然後將其置於荒野,讓狼或野鷹吃掉。他們認為這樣死者的靈魂便能升入天堂,如果7天以後屍體還在,就認為是不祥之兆,就要請喇嘛念經,以替死者祈禱
①列維-布留爾:《原始思維》,商務印書館1981年版,第391頁。
消災。
在中國眾多的民族中,解放前曾流行多種多樣的喪葬習俗,如侗族的"上祭",水族的"開挖",納西族的"木幾"、"木聘"、"木猜"、"日每"、"回魂",普米族的"米主"、"片煞"、"戎肯",水族的"淺葬"、"和枚",怒族的"竹號"等,凡此種種,可以說無不具有靈魂崇拜的性質①。中國古代和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樣,也經歷了一個父系氏族公社時期,反映在宗教信仰上特別是對祖先的崇拜現象非常濃厚,形成了獨特的宗教文化。
早在山頂洞人時期出現並在仰韶文化中延續下來的死者身上撒赤鐵礦粉或塗有紅顏料的習俗,直到大汶口文化依然存在。山東膠縣三里河大汶口文化遺址的墓葬,有5座墓的人骨上都遺留有朱紅色痕跡②。M14從髖骨以上至肩部有朱紅色,其中有的部位直接粘貼在骨骼上,有的部位有一層很薄的土間隔著。M125和M275的手臂上有朱紅色,M2101右側肋骨和右臂上有朱紅色,M2110左側肋骨和左臂上有朱紅顏色,這種現象具有像山頂洞人同樣的宗教意義。這種靈魂不死的觀念,也正是表達了人們企圖永生的願望。
對於原始時代的人們來說,死亡是自然界中最不可思議的現象,所以死亡也成了祖先靈魂崇拜的誕生地。"如果人是不死的,。。那麼也就不會有宗教了"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