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2 / 2)

甲骨文中數量最大的就是關於求雨年的內容。另外,關於畋獵、畜牧業以及天文曆法、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等方面的卜辭也占有一定的數量。

宗教信仰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商代的宗教信仰,與原始社會的宗教觀念不同,商代宗教信仰的最大特點就是對上帝的崇拜,對祖先靈魂的崇拜和祭祀,因此,商代的宗教集中體現在人祭、人殉和占卜方面,它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制度和社會性質。對上帝和祖先的崇拜,是商代宗教思想的主要內容,從豐富的甲骨卜辭來看,商代從武丁以後特別重視對至上神的崇拜,認為它能主宰自然和人類的一切命運,所以殷人非常相信這個具有人格化和意志的上帝。

有的專家通過對商代甲骨文的研究認為"殷代從武丁時就有了至神上帝的宗教信仰。在殷人心目中,這個至神上帝,主宰著大自然的風雲雷雨,水澇乾旱,決定著禾苗的生長,農產的收成。他處在天上,能降入城邑,作為災害,因而闢建城邑,必先祈求上帝的許可。鄰族來侵,殷人以為是帝令所為。出師征伐,必先卜帝是否授祐。帝雖在天,但能降人間以福祥災疾,能直接護祐或作孽於殷王。帝甚至可以降下命令,指揮人間的一切。"正因為這樣,商王舉凡祀典政令,必須揣測著帝的意志去做。商人相信帝的權能極大,日月星辰風雲雷雨等都供帝驅使。由於相信上帝,所以在甲骨卜辭中有很多關於帝與風雲雷電,帝與農業收成,帝與城邑建築,帝與方國征伐,帝能降人間以福禍,帝能保祐作害於殷王,帝可以發號施令等內容的記載①。"商人同時認為,帝有聖能,尊嚴至上,同他接近,只有人王才能可能。商代主要有先王,像高祖太乙、太宗太甲、中宗祖乙等死後都能升天,可以配帝。因而上帝稱帝,人王死後也可以稱帝。從武乙到帝乙,殷王對於死了的生父都以帝稱"。還有,"天上統一至上神的產生,是人間統一帝王出現的反映。沒有人間統一的帝王,就永不會有天上統一的至上神。殷代這一社會意識形態的宗教信仰,應該是同階級社會的經濟基礎相適應的"②。

商朝時期,神權掌握在奴隸主貴族手中,神權和政權結合在一起,成了奴隸制國家的政治工具。因此,殷商時期的宗教,作為社會意識形態和上層建築,在保護統治者、緩和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和用來馴服被統治者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占卜也是殷商統治階層用來解決貴族集團的內部矛盾,統一意志的有效手段,殷王想要做的事,都要通過占卜來披上神意的外衣,由此可見占卜在當時的社會作用。

從另一方面講,占卜與巫術有著密切的關係。在古代社會,對巫術力量的信仰,也是宗教中最古老的形式。對遠古人類來說,每一件事物,無論是有生命的,還是無生命的,都具有某種巫術的力量和性質。他們把所有事物產生的原因,歸結為有固有的某種巫術力量作用的結果。所以說,殷人的世

①胡厚宣:《殷墟卜辭中的上帝和王帝》,《歷史研究》1959年第10期。②胡厚宣:《殷墟卜辭中的上帝和王帝》,《歷史研究》1959年第9、10期。界,也和原始人一樣,是一個巫術的世界。

商代是一個多神崇拜的時代,反映在甲骨卜辭中,便記載著眾多的神靈。殷人把日月星辰、山川土地、風雨雷電等所有的自然現象,都賦予人格化,籠上了神秘的彩色,把自然萬物中的神秘現象,看成是上帝的使臣,殷墟甲骨文的發現,證實了殷人崇鬼的事實。

甲骨文中有賓日、既日、又出日、又入日等記載,可見殷人是以日為神的。殷人相信太陽為神,故而盛行對太陽的崇拜和祭祀。《尚書•堯典》中有"寅賓出日","寅賓納日"。《周禮•天官•掌次》中有"朝日,祀五帝,則張大次、小次,設重帟重案"。均記載了古人祭日的宗教習俗。

最新小说: 卷子 「猎人」在杀你的365日 潘塔斯女神(NP) 碧霄(NPH) 星星福利院养娃日常[美食] [综影视] 注定早亡的我在经典影视中反复横跳 玩游戏之后 [咒回同人] 每天都想叛逃高专加入咒灵 [咒回同人] 网恋对象是最强 春桃(古言,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