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兔賽跑》講的是森林裡舉行動物體育大賽。烏龜與兔子比賽跑,那慢騰騰的烏龜本追不上矯捷的兔子。但是,由於兔子太輕敵,以為躺在樹下休息一下也沒關係,誰知一覺睡到了天黑,他見路上還沒有烏龜的影子,便蹦蹦跳跳地跑到終點。誰知再一看,烏龜早就到了。兔子羞愧地低下了頭。這個小寓言告誡人們不要驕傲,要像烏龜一樣踏踏實實地做事,不要氣餒,要有恆心。
《伊索寓言》中還有許多精彩的寓言,說明深刻的道理。《打破神像的人》是說要打破人們對神明的迷信;《烏鴉和狐狸》中諷刺一些人的虛榮心;《狐狸和葡萄》中嘲笑無能者的自我安慰心理;《初次看見的駱駝》中則說明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這些小寓言故事充滿了智慧,含義深刻。但是,《伊索寓言》中也摻雜一些消極的東西,如讚美向強者妥協的《蘆葦與橄欖樹》,提倡人要謙卑的《兩隻公雞與鷹》,宣傳樂天知足的《說馬幸福的驢子》等。這些寓言真實地反映了下層平民中固守的“只要活著就好”的消極思想。這是弱小的平民在強大的奴隸主專制社會中無力反抗後的必然選擇。從歷史角度來看,這是應該被理解的。
《伊索寓言》以生動的言語,向一代又一代人們傳播著生存鬥爭的經驗,對現代文明有著巨大的影響力。《伊索寓言》不愧為民間文學中的珍寶,人們將永遠記住他的寓言,並從他的寓言中得到啟迪和教育。
荷馬和《荷馬史詩》
荷馬是一位傳說性的人物,大約生活在公元前9世紀~公元前8世紀之間,很可能是小亞細亞地方愛琴海一帶的人。據說他自幼雙目失明,但聽覺異常靈敏,且有一副好嗓子。8歲時,出於愛好也是為了謀生,他跟從當地著名的一名流浪歌手學藝。經過多年的勤學苦練,荷馬成了一名十分出色的盲人歌手。
老師去世後,荷馬背著老師留下的七弦豎琴獨自一人到各地賣藝,把自己的詩吟唱給人們聽。他的詩在七弦琴的伴奏下,美妙動聽,情節精彩,深受人們的歡迎。
幾年下來,荷馬成了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其他歌手見荷馬的史詩那麼受歡迎,也爭相傳唱。這樣,荷馬的史詩便在民間廣泛流傳開來。到公元前6世紀中葉,雅典城邦的統治者組織學者把口頭流傳的荷馬史詩整理成文字,就是現在人們讀到的《荷馬史詩》。
《荷馬史詩》分為兩部,第一部《伊利亞特》(也稱為《伊利昂紀》),原意為“伊利翁之歌”,分為24卷,以特洛伊戰爭為題材,反映了希臘氏族社會轉折時期的社會生活圖景。
《伊利亞特》開篇以希臘內部的矛盾衝突展開。據說阿喀琉斯的父母舉行盛大婚禮時,邀請了所有的神,單把爭吵女神厄里斯遺漏了。厄里斯來到席間扔下一個“不和的金蘋果”,上寫著“給最美的女人”。赫拉、雅典娜和阿佛洛狄忒三位女神果然爭奪起來,爭持不下就去找宙斯,宙斯要她們找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