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死後,雅典失去了堅強的領導。伯里克利苦心經營的統一大業功敗垂成,古希臘的“黃金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伯羅奔尼撒戰爭
希波戰爭後,雅典不斷向外擴張,公元前479年,雅典與愛琴海以及小亞細亞的希臘諸城邦結成海上同盟,稱為“提洛同盟”。在此之前,斯巴達已經組織了“伯羅奔尼撒同盟”,與雅典爭相干預他邦內政,衝突不斷發生,終於在公元前431年爆發了伯羅奔尼撒戰爭,戰爭延續了27年,席捲了希臘各城邦。
戰爭的導火索是在亞得里亞海東岸小國伊庇丹努點燃的。公元前436年,伊庇丹努的民主派與貴族黨發生衝突,爭奪城邦的統治權。伯羅奔尼撒同盟國科林斯早就看中了這個富庶的城邦,派兵支援民主派。但這激怒了伊庇丹努的母邦科西拉,雙方展開了激戰。科西拉海軍擊敗了科林斯艦隊,取得了勝利。但為防止實力強大的科林斯捲土重來,向雅典請求支持。
這時的雅典正春風得意,由於在希波戰爭中全力抗擊波斯,它的地位、聲望已經超過了老對手斯巴達。尤其是建立提洛同盟,使它取得了愛琴海的制海權,成為“海上君主”。科西拉地處交通要道,是通往義大利的必經之路,是雅典向西擴展勢力的第一步。因而,雅典立即出兵科西拉,又使科西拉加入提洛同盟。伯羅奔尼撒同盟對雅典恨之入骨,伺機反攻。
公元前432年,在科林斯的支持下,波提狄亞宣布脫離提洛同盟,雅典馬上派兵鎮壓,把伯羅奔尼撒的援軍也圍困在城中。雅典還對另一個退盟的麥加拉採取制裁措施,禁止麥加拉商船出入盟國港口。
雅典的強權行動,終於激怒了斯巴達。同年秋,伯羅奔尼撒同盟各邦開會,在科林斯代表鼓動下,要求雅典放棄對提洛同盟的領導權,遭拒絕,戰爭終於爆發了。
面對與雅典的爭端,斯巴達決定採取發揮陸軍優勢、鼓動提洛同盟成員國叛離、削弱和孤立雅典的戰爭策略,因為,斯巴達訓練有素的重甲方陣步軍和騎兵在陸戰中將占有絕對的優勢。
公元前431年,斯巴達盟邦底比斯夜襲普拉提亞,300名官兵遭到城內居民的痛擊,全部命喪街頭。斯巴達和雅典都派兵援助自己的盟友,雙方展開了4年之久的苦戰。
雅典的統帥伯里克利是位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對局勢認識很清楚。他知道,要想在戰爭中勝利或逼和斯巴達,必須避其長擊其短。於是,他採取陸上取守勢,海上則取攻勢的對策,命令陸戰隊以守為主,派艦船侵襲伯羅奔尼撒半島沿海地區。